文/ 蔡恩澤
在這個春寒料峭、疫情蔓延的非常時期,匯源果汁的境遇可謂雪上加霜。2月14日,港交所發函,匯源果汁被取消上市地位。兩天前,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匯源集團創始人、原中國匯源果汁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朱新禮辭任,女兒朱圣琴也于同日辭任執行董事。再往前追溯,2019年12月11日,朱新禮作為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也被法院查封,41億資產遭凍結。此前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向朱新禮發布限制消費令,這是他當年收到的第4個限制消費令。
一連串的負面新聞把匯源果汁推到風口浪尖上,命懸一線。
黯淡之前的輝煌還是讓人留戀的。成立于1992年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主營果、蔬汁及果、蔬汁飲料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2007年2月,匯源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募資24億港元,是當年港交所規模最大的IPO。資料顯示,2007年,匯源果汁銷售額達到26.56億元,增長28.6%,為彼時中國純果汁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
可是,正所謂盛極而衰,正是其鼎盛的第二年,即2008年,匯源墜入了“十年陷阱”。
先是錯過一場“豪門聯姻”,在可口可樂收購失敗后,匯源也走向了虧損之路。接著是受德源資本違規質押的拖累,匯源背上失信包袱。再后來,就是在未經董事會批準、無簽訂協議,尚未對外披露的情況下,匯源果汁內控失序違規擔保,又墜入債務深淵,一筆42.75億元的違規貸款,讓匯源從2018年4月3日停牌直到被逐出股市。
審視以上披露匯源品牌隕落的三大痛點,歸結到一點,就是家族企業缺乏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匯源的沒落,很大程度上是緣于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公司里,朱新禮是一家之長,擁有絕對話語權,公司要職、各個關鍵部門都是他的至親把持,董事會形同虛設。雖說朱新禮也曾想跳出家族式企業的藩籬,也委任了不少經理人,卻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東家對掌柜沒有什么關愛,這些經理人大多來去匆匆,就像走馬燈似的,而新官又不理舊賬,公司問題累積越來越多。
另外,媒體報道,朱新禮近年大力規劃的農業項目,計劃投資數額多則數十億元,少則幾千萬元,但其中多數項目進展緩慢、定位不清,有的更是直接擱淺。2019年,多個匯源農業項目出現問題集中爆發,朱新禮和匯源近十年的投資殘局隨即被擺上桌面。
目前,匯源果汁的市場還在,產品尚存,匯源要絕地翻身,寄希望于新任董事長鞠新艷。不過,鞠新艷政治色彩大于商業色彩,此前是匯源果汁黨委書記,并兼任匯源水事業部執行總裁,在匯源危難之時出任董事長,擔子不輕。即便有雄心,但如果梳理匯源系各類關聯公司的訴訟糾紛和被執行人情況就會發現,匯源挺缺錢的。
此時,匯源的救命稻草是真金白銀,但是,取消了上市地位,丟失了在資本市場圈錢的通道,眼下也沒有風投出面救助的跡象。資金鏈對于匯源來說,早就是一個致命傷了。從2011年開始,匯源果汁扣非歸母凈利潤連續6年為負,截止到2017年底,公司負債總額達114.02億元。
眼下,沒有現金對沖迫在眉睫的訴訟風波,匯源接下來走向何方,匯源果汁還能“喝”多久,人們不免為其捏著一把汗。
(作者系財經媒體專欄作家,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