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ARK芯創空間給了我們創業的勇氣。拎包入駐,還免費提供網絡、招聘這樣的服務,使我們創業者不用花費時間和精力操心別的事情。”90后創業者馬少夫決定,將在體驗期滿后正式入駐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簡稱“IC PARK”)。
事實上,盡管疫情還未完全退去,但是IC PARK最近已經吸引了不少像馬少夫這樣的“芯片”創業團隊入駐。
為鼓勵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芯片企業創新創業,IC PARK、中關村芯園聯合打造的集成電路領域專業孵化器“芯創空間”,在4月份推出了先免費孵化、后拍板入駐的“體驗式入駐”。創新服務推出短短幾十天,芯創空間就已吸引一批有技術、有抱負的芯片創業團隊入駐。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IC PARK也將做好園區運營的各項服務,向國際一流的集成電路專業特色設計園邁進,構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優質生態。
工位免費,服務不減配
對于初創企業而言,控制成本非常關鍵,對他們而言,有限的資金更應該投入到高價值的創造中,這樣公司才能有更多發展壯大的機會。
考慮到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芯創空間面向既有想法又有技術的小微企業推出“體驗式入駐”服務,意在培育一批在細分領域具有引領性、成長性的“小巨人”企業,為戰略新興產業生態繁榮添磚加瓦。
開放免費工位的體驗式入駐,不僅可以降低集成電路企業的創業成本,還將通過全周期服務、核心資源加持,達到為夢想創造機遇、讓夢想照進現實的目的。這也代表整個IC PARK走進了精細化運營的新階段。
“為了讓創業者們的雄心壯志不被疫情耽誤,我們開放了50個工位,歡迎創業者來這里進行孵化體驗,體驗結束后如果覺得好可以留下來。體驗式入駐雖然免費,但服務絲毫不會打折扣。” 芯創空間企業服務管家朱明浩說。
芯創空間不僅配齊茶水、公共文印、辦公桌椅等硬件設施,還配備了公司注冊、人事代理、人員招聘、實習生招募、創業輔導、企業融資等貫穿企業成立、成長、成熟的全過程服務,創芯企業隨時可以“拎包入駐”。
針對集成電路行業特點,芯創空間還在EDA、IP、流片方面,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技術服務。此外,為提高孵化成功率,芯創空間邀請了集成電路領域的龍頭企業高管、成功創業者、知名投資人、行業協會領導組成創業導師團隊,對入孵項目提供個性化導師服務,并定期舉辦線上講座、線下沙龍。
芯創空間 “體驗式入駐”的服務,體驗期通常為1個月,高校項目可延長到2個月,特別有潛力需要扶植的項目體驗期最長可達3個月。體驗期既是一個雙選的過程,也是初創項目的首次市場化實踐。
這項服務推出以來,已有一批創業項目申請入駐芯創空間,高學歷、新技術成為這些入孵企業的通性。
例如,來自清華大學的科瑞美特創業項目,6人初創團隊中4人為博士學歷。核心研發人員中,李雪明博士畢業于加州大學,主要從事冷凍電子顯微學研究,沈淵博士則是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博士。該團隊以冷凍電鏡圖像處理專利技術為核心,專攻冷凍電鏡計算解決方案。
芯創空間不僅向全國集成電路相關高校院所開放,也在向全球開放。目前,芯創空間與高校院所、投資機構、行業協會建立項目對接渠道,在海外先后落地中韓、中歐、中澳3家國際創新中心,儲備了來自清華大學、南京大學、韓國雙創IC等地5個集成電路潛力項目,自去年8月投入運營以來,短短十個月時間,已有十余家項目在芯創空間入駐培育孵化。
未來芯創空間有望吸納來自世界各地集成電路領域的頂尖大腦,聚集起國際一流專家團隊,碰撞無國界的技術火花,打通國際交流合作以及產業成果轉化通道。
見證中國“芯”力量
芯片,現代工業發展的心臟。
IC PARK則是一座誕生于國家集成電路戰略,承載著北京“北設計,南制造”格局,構筑“高精尖”產業結構的園區。
現在,IC PARK的硬件建設已基本完善,進入運營服務精耕細作的新階段,而芯創空間正是提升運營、引領園區輕資產戰略的關鍵一環。這也是IC PARK邁向世界級IC設計園和創新高地的重要一步。
目前,以中關村為主導的北京集成電路設計業,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在全國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IC PARK正式運營至今僅一年半時間,卻已經聚集了比特大陸、兆易創新、兆芯、地平線等數十家集成電路設計龍頭企業和50余家上下游企業,實現年產值240億元,占北京市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42%。
可以說,IC PARK撐起了北京芯片設計的半壁江山。
加速頭部企業聚集,全面參與國際化建設,著力升級服務手段,推動中國IC產業發展……在機遇和挑戰面前,IC PARK正在全速奔跑。
未來3-5年,IC PARK將打造世界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區、芯片設計自主創新的人才高地和技術高地,成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