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發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外債便利化政策實施細則》(京匯〔2020〕37號),第二次升級外債便利化試點政策,在中關村示范區持續釋放外匯管理政策改革紅利,以領先全國的外匯政策助力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持續激發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活力。
同前期政策相比,此次外債便利化試點政策升級實現了“兩個突破、一個細化”:一是突破外債便利化試點額度,由500萬美元提高到1000萬美元。二是突破現有外債登記程序,合并交易環節,試點一次性外債登記,取消試點企業外債逐筆登記管理要求。三是細化外債資金用于股權投資的操作流程。兩項突破性政策重點支持海淀園區“輕資產、高成長”科技企業融資需求,預計將使1.4萬余家企業受益。
一、突破現有試點額度,精準對接優質企業需求
6月1日政策落地首日,海淀園內兩家企業慧影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愛筆(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獲得1000萬美元外債額度,這對處于初創期、以技術見長的兩家“新基建”企業是重大利好。兩家企業表示,新政策的實施支持企業突破融資瓶頸,幫助企業打通境內境外融資渠道,大幅提高企業跨境融資的靈活性和便利性,企業資金成本降低約3%-5%,解決了企業研發和市場拓展資金問題,有力推動了企業發展壯大。
二、突破逐筆登記要求,實施一次性外債登記提升效率
升級政策取消試點企業外債逐筆登記管理要求,實施一次性外債登記,在登記金額內自行借、用、還外債資金,進一步簡化了業務辦理程序,受到市場主體廣泛好評。政策實施首日,北京百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建材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分別辦理了一次性外債登記。企業表示,該政策大幅減少了辦理外債業務的時間成本和材料準備成本,便利了企業統籌使用、靈活調撥境外資金,資金利用效率提升約20%。
三、細化外債資金股權投資操作,拓展和規范外債資金用途
新政策進一步明確,非投資性試點企業將外債資金結匯后用于股權投資的,被投資主體辦理接收境內再投資登記后開立“資本項目-結匯待支付賬戶”接收相應資金。外債資金使用范圍的擴大,拓展了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投資的資金來源,有利于企業優化境內業務布局和管理架構,集約調配和管理資金。細化外債資金再投資業務操作流程,降低了銀行展業風險,將使試點業務更加規范和順暢。
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云集,投融資活躍,是我國創新資源最豐富、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地區之一。2017年開始,中關村示范區率先于全國開展中關村外債便利化試點,已有近50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了政策紅利,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此次政策升級將持續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新動能,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