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確認針對高通公司在華壟斷地位、過度收取專利費和搭售行為開展反壟斷調查;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對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廣州、成都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今年6月起,商務部宣稱將審查包括汽車行業在內多領域的潛在壟斷行為……今年以來,國家執法部門接二連三的反壟斷調查,頗有使2014年成為“反壟斷年”的意味。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未來我國反壟斷執法將更加頻繁,而商務部、發改委和國家工商總局作為反壟斷的“三駕馬車”,正在利用法律手段把外資和內資企業拉回到同一條起跑線上。據預測,在未來5~10年里,我國反壟斷執法的腳步將進一步加快,并步入常態化軌道。
執法“三駕馬車”
我國《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正式開始實施,從具體法律實踐來看,我國已經形成了發改委、商務部和工商總局“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局面。
商務部反壟斷局局長尚明表示,從法律意義上來講,《反壟斷法》重點規范三種行為:一是企業合謀,兩個企業商量價格或者交易條件,損害市場和消費者。二是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種行為的前提是企業擁有市場支配力,并且濫用這種地位。三是企業并購或者叫經營者集中,主要考量企業并購以后是否會產生上述兩種行為。
“上述三種行為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由一個監管部門負責。根據我國國情,我國設置了商務部、發改委和工商總局三個監管部門,但是各自分工清楚。”尚明表示,在卡特爾壟斷協議或者企業合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兩種壟斷行為中,發改委負責與價格有關的壟斷行為,與價格無關的壟斷行為由工商總局監管,而經營者集中則由商務部負責。
從商務部的執法實踐來看,自從《反壟斷法》實施以來,商務部平均每年出臺2項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包括國務院法規、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指南、商務部部門規章、商務部反壟斷局相關指導意見等多層次的規則體系,對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申報辦法、審查辦法、相關市場界定以及未依法申報處理等問題作出具體規范,從而提高了《反壟斷法》的可操作性,增強了執法透明度。
2008年以來,商務部審查的經營者集中案件數量快速增加。截至2013年年底,商務部共收到經營者集中申報866件,立案797件,審結740件。在審結的全部案件中,無條件批準的717件,約占97%;附條件批準22件,禁止1件。
發改委最近對汽車行業開展的反壟斷調查頗為引人關注。據介紹,發改委對汽車及配件的反壟斷調查始于2011年年底,在廣泛征求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專家的意見之后,發改委對嚴重違反《反壟斷法》的一些汽車整車、零配件生產企業和經銷商進行了調查,并將根據違法情況依法作出處理,目的在于維護汽車市場的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內外一把標尺
回顧《反壟斷法》實施6年來的情況,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中,既有本國企業,也有外資企業。
迄今為止全球礦業領域最大規模的收購案——嘉能可收購斯特拉塔案,就是我國針對外資反壟斷的經典案例。經認真審查,商務部認為該案在銅精礦、鋅精礦和鉛精礦市場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2013年4月,商務部附條件批準了此項收購,要求嘉能可剝離出售其在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的全部權益;確保在8年內保持原有的交易條件不變,確保在8年內以國際通行合同條款,公平合理地向中國客戶提供鋅、鉛精礦長期和現貨供應。
最近一起針對國內企業的反壟斷調查案則指向了煙草行業。今年8月13日,國家工商總局宣布了兩起反壟斷案例的處罰結果。其中,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中心城區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實施壟斷行為案,涉案企業被處以罰款58.37萬元;內蒙古自治區煙草公司赤峰市分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被處以罰款595.7萬元。此外,去年我國還對白酒、通信等行業發起過反壟斷調查。茅臺、五糧液由于價格壟斷分別被罰,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因涉嫌互聯網接入壟斷被調查。
“查處壟斷行為是國際通行做法,在中國無論是內資企業還是外商投資企業,如果觸犯了法律都將受到制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的情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看來,對跨國企業的反壟斷調查并不意味著是向外企“開火”,在反壟斷執法中,都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企業都要遵守同樣的市場規則。同時,實施反壟斷也不意味著將擠壓外資的在華發展空間,但像以前那樣給予外企超國民待遇的局面確實需要改變。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只是一個裁判員,不吹愛國哨,而公平既是對洋品牌的保護,也是對民族品牌的保護,更要讓公平競爭成為一種常態。”白明說。
步入常態化
正如沈丹陽所言,依法查處壟斷行為是國際通行做法。反壟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監管的常態,是彰顯一國法治水平的重要標志,西方國家反壟斷立法和實踐均已超過百年。據統計,全球最大的25張反壟斷罰單中,其中24張來自歐盟和美國。目前正被中國工商總局反壟斷立案調查的微軟公司,曾兩次被歐盟反壟斷機構處罰,其中2013年被罰款5.61億歐元。
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張敬偉表示,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反壟斷調查都是正常的市場監管。“仗劍”反壟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確保市場公平、價格合理,抑制壟斷資本窒息創新的有效手段。“中國反壟斷立法只有6年,執法層面還屬于小試牛刀,但正因為如此,更應該加大反壟斷力度,消除中國市場的壟斷頑疾。”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志松同樣表示,我國的反壟斷執法正處于6年以來的高峰期。由于涉及諸多專業領域且復雜程度較高,反壟斷執法必然要經歷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無論是執法人員的經驗,還是對壟斷行為的發現、取證和調查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他認為,在未來5~10年時間里,我國反壟斷執法的腳步將進一步加快,并且逐步實現常態化。
不可否認,自從2008年實施《反壟斷法》以來,如此高強度的反壟斷調查,肯定會讓一些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的外企不舒服,也引發外界不少猜測。但如果能夠持之以恒,公平執法,不管是國內企業還是外資企業,也會逐漸習慣這個常態化的執法環境。
在白明的眼中,此次反壟斷風暴過后,部分行業的市場格局勢必發生一些更加健康和良性的變化,一些企業還會懂得,應該通過提高質量、服務和技術水平等重新確立市場地位,而非壟斷。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