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地處江蘇南京的東南部,20年前這里還很落后,如今的江寧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麗鄉村遍地開花。走進江寧任何一個鄉村,你都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
7月29日,南京召開第二場“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走進江寧,切身體驗到了江寧美麗鄉村建設的魅力,感受到這里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
青山綠水就是我們的家園
踩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不遠處的青山被云霧輕繞,路邊一片熟透的鴨梨很是誘人,波光粼粼的佘村水庫就像一面鏡子,眼前的亭臺樓閣行走著游玩的外地人,錯落有致的別墅格外醒目,讓人不時呼吸著鄉村那種特有的香甜氣息,觸目所及的都是一副副展開的美麗畫卷,這里就是江寧美麗鄉村之一的——佘村。
圖為潘惟岱接受采訪。
“我從小就在這里長大,那時感覺這里非常偏僻、落后,出一趟門是非常困難的,沒有公交車,就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為了改變命運,我刻苦學習,在鎮上學校當上了一名老師,現在已經70歲了,退休已經10年了。”潘惟岱開心地告訴我們,“一退休,就想到要回到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現在和以前相比,簡直是翻天覆地,想都不敢想,曾經落后的小山村,如今變成了美麗的風景區,你們看,對面那么多別墅群,我家就在第二棟,那些別墅都是政府給我們造的,身后的祠堂,就是我們祖上的,因年久失修差一點成為危房,政府打造新農村建設,把我們家幾百年的危房修舊如舊,如今供游客參觀,我現在的生活好了,不僅物質豐富,精神也更加豐富,每月領著政府給的大幾千元退休工資,業余時間還免費給來這里參觀的游客做一些講解,每天生活的是有滋有味。”
在江寧這樣的美麗鄉村不勝枚舉,離這里不遠處,驅車僅需二十分鐘左右的另一個古村落——楊柳村,現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示范村。據了解,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至今還保存著南京最大最完整的古民居——九十九間半,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徽派建筑風格的影響,楊柳村明清時期的古建筑也以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磚雕見長,堪稱楊柳村的“三絕”,使古老的村落散發出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
在九十九間半的旁邊,幾年前還引進了一家紅色文化藝術館簡稱“紅館”,據該館館長承毅銘介紹,紅館主要是把紅色文化與五六十年代景德鎮肖像畫大師吳康的作品相結合,圖文并茂反映那個時代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歷程和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后人,不忘初心,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精神,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創業中享受快樂
夏倫菊是嫁到楊柳村的媳婦,在楊柳村還沒有打造美麗鄉村時,她和老公都是打工族,靠每個月的一點基本工資維持著家里的生計。十多年前,楊柳村就開始以旅游項目引進帶動產業發展,打造美麗鄉村,把這里變成了環境優美的楊柳湖風景區。每到節假日,這里是城里人和周邊人的好去處。
圖為夏倫菊。
楊柳村環境變得越來越美了,夏倫菊看到了商機,和老公辭去了工作,2014年他們就在自家房子里開起了農家樂。“我們一年掙得的錢不像大飯店那么多,也就30萬左右,但是我們感到非常知足,畢竟不需要背井離鄉,既照顧了老人也照顧了孩子。”夏靦腆地說,“我們一開始開農家樂,還沒有什么經驗,后來慢慢地就摸索出經驗,現在店里有不少招牌菜,而且不斷推陳出新,來店里吃飯的游客越來越多,好多都是一些回頭客,我們成本不高,一般素菜都是自家菜地里面的,平時生意很火的時候就請隔壁鄰居幫幫忙,店有點小,一次只能接待100多人,后面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想再擴大一點面積,接待更多的團隊,我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白天忙著農家樂,晚上和村民一起就在景區跳跳舞,我在市區也買了一套房子車子,家里應有盡有,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富裕,在精神上也非常富裕。”
臨行前,她還不忘告訴我,他們這里的老人也很享福,順著她手指的一個方向,看到門口坐著一個老奶奶,她說,平時老人一個人在家,兒女都在市區上班,只有周末才回來,政府每周安排人上門給他們提供免費服務,幫他們剪頭發,打掃衛生,甚至還幫他們澆菜,什么事都做,他們每個月都領好幾百元工資,都是政府給的。
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
“共謀企村發展合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7月27日,南京市江寧區還舉行了“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企村集中簽約活動,80個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江寧,總投資金額147.8億元。
民營企業南京新潤食品集團則與湖熟街道耀華社區簽訂南京湖熟鴨文化非遺博物館項目,出資3個億,計劃打造南京最大的鹽水鴨生態養殖、生產、加工、餐飲、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農產品深加工智慧工廠、智慧物流園。南京新潤食品集團董事長申新軍表示:“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不僅為我們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獲取了優質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也可以借此項目為街道、社區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農民一起共同致富。”
“此次萬企聯萬村正是新一輪工商資本的‘上山下鄉’,以企業的資金、資源和人才優勢,加上鄉村的環境優勢和產業基礎必將催化新一輪鄉村振興的快速發展。”國企代表華融中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蘇億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飛認為。
圖為楊柳村風貌。
據了解,與以往的扶貧濟困式幫扶不同,此次“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旨在通過尋找企村合作的結合點和共振點,幫助企業拓展新的發展領域和資源配置空間,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一種互惠互利的良性互動,以聯動協同的整體合力和最優的政策體系為企村聯建提供支撐。
交出滿意的成績單
小康是奮斗出來的。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江寧人用勤勞的雙手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績單”。
據江寧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樊向前介紹,上半年,全區主要指標實現正增長,基本達到“雙過半”。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16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億元,實現硬過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4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7億美元,完成計劃的67%;外貿進出口498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2182元、15285元。
136家企業入選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獨角獸、瞪羚企業達91家,入選總數和質量位居全市首位。高端智能裝備增長10%以上,208個區級以上重大產業項目開工171個,累計完成投資286億元。總盤子超3000億元的“四新”項目穩步推進,注冊資本160億元的中汽創智項目、注冊資本7億美元的RENEX集團中國區總部項目成功落戶江寧。
68個市級美麗宜居鄉村完成37個,形象進度達94%,江寧創成全省唯一的國家鄉村振興典范區。
上半年,千方百計穩就業、促創業,新增城鎮就業2.9萬人;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連續17年提高低保標準,今年由月人均900元調整到945元。為5648戶低保戶發放低保金3670萬元,為2萬多名殘疾人發放各類補貼4210萬元。
創新推出“群眾點菜、精準配送、大眾點評”的“六助六送”志愿服務,累計開展活動2.4萬場次,覆蓋人群近200萬人次。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來吧,來江寧一起織造幸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