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金國軍
“去年以來,江西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全省工業經濟持續保持平穩健康增長態勢,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9月15日,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吳忠瓊在“全省工業強省推進大會”上通報了江西省工業強省戰略實施進展和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的發展情況。
據統計,2019年,全省實現工業增加值8965.8億元,占GDP比重達36.2%,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增速全國第三、中部第一。今年1~7月,全省上下有效應對疫情沖擊,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居全國第四、中部第一。
“穩”的基礎不斷夯實
據吳忠瓊介紹,去年以來江西省聚焦“三大工程”,深入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構建“立足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省工業穩增長的基礎不斷夯實。
一是聚焦新興產業倍增工程。緊盯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優勢產業,“一產一策”推動產業倍增發展成效明顯。今年1~7月,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比分別提高1.6、1.4和0.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增長12.4%,規模列全國第8、中部第1。
二是聚焦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工程。深入實施技術創新提升、技術改造提升、數字化提升等優化升級行動,推動有色、鋼鐵、建材、石化、食品等傳統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今年1~7月,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6.2%,占工業投資比重34%、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累計應用智能裝備1.9萬臺(套),培育智能裝備企業186戶。累計培育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57家、其中國家級2家,認定省級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單位43家、其中國家級7家。
三是聚焦新經濟新動能培育工程。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大力推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VR 等產業加快發展。贛西云數據中心、華為(上饒)云數據中心、贛南數據科創園、撫州創世紀等一批重大數字平臺、項目投入使用。今年上半年新開通5G基站1.33萬個,同比增長4倍多,實現全省所有設區市城區5G連續覆蓋。
“進”的動力不斷增強
江西省加強改革推動、創新驅動、融合互動、綠色促動、開放帶動、安全聯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
扎實推進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功獲批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落地建設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臺,累計建成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平臺近400家,創新平臺體系初步形成。
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省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63.6%,應用電子商務比例60.4%,網絡化協同比例34.3%,累計上云企業2.3萬戶。2019年,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指數增速居全國第3。
推進工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省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全面建成并聯網,累計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64家,其中國家級33家。省級以上綠色園區14家,其中國家級7家,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三五”工業節能目標任務。
“優”的主體不斷壯大
江西省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企業培育、園區提升、集群發展、質量品牌“五大行動”,跨越式發展的主體不斷壯大。今年上半年全省續建和計劃新開“5020”工業項目180個,投資總額達6460 億元;今年1~7月,全省工業投資增長4.4%,高于全國10.9個百分點;通過實施企業梯次培育成長計劃,2019年新增入規企業2147家、總數達12727家。今年新認定“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近500家;全省開發區營業收入、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對規上工業貢獻率均超過80%,成為工業穩增長的主支撐。省級重點產業集群總數達100個,2019年營業收入增長13.4%,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工業戰線聞令而動,主動擔當,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合格“答卷”。
全力以赴打好防疫物資生產保供戰。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統一調配任務,共向湖北等省份及援外調運醫用口罩970.07萬只、隔離衣96.3萬件、負壓救護車110臺。全省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實現了主要防疫物資省內自給自足和供需平衡,僅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就解決了N95口罩、醫用防護服生產的供應難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物資保障。
全力以赴打好復工復產推進戰。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實施園區百萬大招工、駐企特派員、應急融資上門對接等行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走在全國前列。
全力以赴打好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攻堅戰。立足新發展格局下暢通國內大循環的發展大勢,著眼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創新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由11名省級領導擔任14條重點產業鏈鏈長,帶動全省各地各部門形成共抓產業鏈發展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截至8月底,省級層面已開展產銷對接、產融對接、人才對接活動200多場,收集制約產業鏈發展問題955個、辦結335個,為有效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斷點、堵點、痛點,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起到了明顯促進作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