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是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此地東枕長江、南接上海、西望文化名城蘇州,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2001年,蘇州貫龍電磁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貫龍”)成立于此。
蘇州貫龍自創立至今,堅持“走科技路、吃創新飯”謀發展,以多年積淀的技術創新力參與市場競爭,其核電用電磁線替代進口產品占據國內市場大半江山,繞包類組線產銷量超過諸多競爭者,企業成為國內制造電機用定子、轉子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靠技術實力攻占中高端市場
蘇州貫龍是專業研發、制造、銷售電磁線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家公司早在創業之初,面對國內電磁線廠家眾多的行業狀況,將其發展戰略定位于中高端市場,逐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其產品主要應用于B級、F級、H級、C級絕緣等級的汽輪發電機、水輪發電機、風電、核電及高壓電機等。
該公司的業績錄顯示,蘇州貫龍產電磁線是我國初始研制百萬等級核電發電機的配套主選,為白鶴灘項目水電機組提供的轉子銅排新產品之寬度、厚度、散熱翅寬度達到同類產品技術新高度。目前,蘇州貫龍產品廣泛進入大型火力發電機組、大型水利發電機組、大型風電發電機組以及核電機組等領域,其產品配套主機穩定運行超過十年的業績在這些高端客戶中口碑相傳。
業內共知,電磁線作為配套產品進入發電機或大型動力電機等行業的門檻很高,尤其是風電、核電項目對產品的品質及性價比要求更高。對此,蘇州貫龍何以能夠跨過高檻常年保持核心配套商的地位呢?該公司負責人給出詮釋:“關鏈是靠技術實力作后盾”,他稱:“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使公司擁有先進的工藝技術和品質保障能力,在產品的材料、技術、工藝等方面緊追行業國際領先產品。”
圖為蘇州貫龍引進的精軋機。
走進蘇州貫龍,令人矚目的是參照國際標準建設的3萬多平方米專業生產車間,所配置的7條從歐洲定制電磁線生產線,系自身特色生產工藝流程與歐洲精良機械設計、電氣控制系統、在線檢測控制系統相結合,具有更高的絕緣材料繞包精度及生產效率,能夠滿足高端市場對電磁線產品高品質的需求;從歐洲成套引進的精軋生產線,大幅提升電磁線用銅導體的生產水平;在進口生產裝備技術的依托下,對自制電磁線生產線從提升繞包精度及生產功效方面進行不斷改良升級,具有攻占高端市場的基礎優勢。同時,還配有拉力試驗儀、金相顯微鏡、耐壓試驗儀等全套檢驗檢測設備,完備的質量檢測系統貫穿生產制造全過程,實現從原材輔料、半成品到產成品全要素的質量有效控制。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嚴格按照國際標準治理企業,先后取得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管理體系認證,導入ERP管理系統實現與客戶的信息自動對接,為客戶實現JIT管理創造條件。
圖為蘇州貫龍電磁線生產車間。
把功夫用到增強自主技術創新能力上
“從本質上講市場競爭拼的是技術創新力,所以,我們從企業創立到現在,一直把功夫用到增強自主技術創新能力上。”該公司負責人如是說。
基于這種認識,這家公司在創立不久就正式注冊成立了研發中心,公司總經理親任研發中心主任,中心設研發、試驗、技改技措、測試、協作等五個職能組,按照職能分工和績效考核機制從事研發及綜合技改工作。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每年均超過高新技術企業要求的標準,除此外還專設重大研發項目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取得重大研發成果的科研人員。
多年來,他們針對國內外電磁線用戶的需求及行業內的技術難題、難點展開項目研發技改活動,并將研發技改成果轉化到產品應用中,開發了一種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用電磁線、一種電磁感應加熱用電磁線、一種6kV電機用繞組線、一種10kV電機用繞組線等多項新產品。據觀察,近年蘇州貫龍加快了新產品開發,為客戶研制出2.5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定子線圈、2MW雙饋風力發電機定子斜直線邊拉形線圈、云軌電機用迷你型耐電暈線圈等多個新產品。
蘇州貫龍憑借強勁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獲得江蘇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貫龍)特種電磁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蘇州市貫龍特種電磁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等。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企業人才培養,他們還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現有技術和研發力量,一方面對公司產品的材料及工藝進行革新式研發,另一方面幫助高校科研成果落地。如與蘇州大學共同研發的用于節能型低風速風電機組用高性能雙層絕緣電磁線,為特種繞組線產品生產工藝技術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納入上市公司再上發展新臺階
2016年8月是蘇州貫龍發展長河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該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天津百利特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蘇州貫龍公司負責人稱:“這一變革使公司獲得了良好機遇,借助上市公司的資本市場平臺和資金優勢,進一步增強了技術創新力和市場開拓力,使企業逐步走入快速發展軌道。”財務數據顯示,蘇州貫龍2019年的營業收入相較2017年增長32%。
面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壓力,蘇州貫龍將現有的國內客戶資源與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結合起來,繼續新產品的研發,同時加強成本控制,重新布局國內外市場。該公司負責人堅定地表示:“雖有很多困難,但是公司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堅持生產經營和防疫工作‘兩手抓’,今年的經營業績仍然可以實現穩定增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