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于成水
11月14日,山東省工業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技改諸城市現場會如期舉行。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一縣一策”指導推進的第30場技改現場會。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規劃與技改處及濰坊各縣市區工信局(經發局)負責人,諸城市各鎮街區分管工業負責人和部分重點工業企業負責人,智能化綠色化技改服務商,山東大學、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濰坊技師學院負責人,山東電子學會、山東省信息產業協會、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等單位代表200余人參會。經過30場技改現場會召開,山東技改戰線確立制造強省的技改信念,創立線上線下的技改平臺,建立專業融合的技改團隊,樹立獨具內涵的技改精神,正可謂“三十而立”。
確立制造強省的技改信念。制造強省建設,需要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要素。通過要素對接、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強省建設,成為與會人員的共識信念。近年來,諸城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工業強市”戰略,培植主導產業,發展形成汽車及零部件、健康食品、服裝紡織、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和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形成“5+5”現代化產業體系。但企業普遍面臨生產工藝落后、用工成本增加、節能減排壓力大等困難問題,迫切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大部分企業雖有改造的想法,但不知從何處入手。為破解技改難題,會前,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濰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諸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面向全市348家規模以上企業征集技改需求,梳理66多家企業171多項技改需求(包括自動化需求40項、智能化需求45項、綠色化需求34項、融資需求23項、人才需求29項),形成需求清單,以通知附件形式提供給參會服務商和有關單位。有的服務商根據企業需求,提前入企對接,拉開入企免費診斷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序幕。
創立線上線下的技改模式。今年以來,山東省工信系統堅持“線上線下、條塊結合”技改推進思路和“一縣一策搞技改、一縣一群育生態”的工作方針,推動整縣域工業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技改。為謀求諸城市技改現場會效果最大化,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濰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諸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積極籌辦現場會同時,組建“諸城市會議微信群”,要求與會代表報到時掃碼入群,形成“省廳指導、市縣搭臺、協會助臺、服務商路演、金融家授課、企業家觀摩、面對面對接、一對一診斷、微信群互動”機制。現場會上,市政府部門講解技改需求及招引政策,另有邁赫機器人、北京龍騰智控、北京機科國創、諾伯特智能裝備、濟南海馬設計、濟南博廣數字科技、聯合智造北京科技、滬康信息科技、動脈智能、海大機器人、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泰諾軟件、深藍機器、浙江中控、海德物聯、山東精創磁電、葉林紡織、安軟機器人、海匯智能、金蝶軟件、山大華天軟件、山東信達雅、天瑞重工、山東海能環境技術、智控山東科技、濟南經緯方達等31家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商先后路演技改解決方案,工商銀行、浙商銀行、諸城農商行3家銀行講解金融產品服務政策,形成“產學研用金政服”線上線下互動對接的技改生態。
建立專業融合的技改團隊。經過30場技改會的召開,全省不僅建立形成300余人的專業化技改服務商隊伍,而且形成50余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業化技改服務商按照“軟硬結合、優勢互補”原則自愿結隊聯盟,自我管理服務,為企業提供系統性、專業化服務。諸城技改現場會上,北京龍騰智控、山東邁赫機器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等20余家專業化服務商分別成立“諸城市技改服務商聯盟”和“諸城市智能化教育實訓聯盟”,這為諸城市工業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與職工轉崗培訓創造了條件。
建立獨具內涵的技改精神。山東技改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了“創新、協同、服務、共享”的技改精神。所謂“創新”,就是確立系統觀念,運用哲學思維,加強前瞻性思考、整體性謀劃、全省性布局、系統性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所謂“協同”,就是倡導“產學研用金政服”各方面要素協同發力、協作用力,形成推動技改的強大合力;所謂“服務”,就是堅持以企業為中心,摸清企業需求、對接企業需求、引領企業需求、滿足企業需求,以高效優質供需對接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所謂“共享”,通過最大限度吸納企業和服務商特別是未參會企業和服務商入群互動,讓專業化技改服務商共享技改發展機遇,讓企業共享技改現場會供需對接成果,實現平臺共享、資源共享、永久共享。
諸城市技改現場會上,60余家重點企業與34家服務商進行面對面交流互動,現場達成合作意向32余項,并相約會后到企業深入對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