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變幻的2011年,中國的風電產業依舊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實現風電裝機容量62000MW,風電并網容量新增1600萬千瓦;年發電量8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以上。然而,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黯淡背景下,全球風電產業已經放緩了前進的步伐。去年,國內80余家風電整機企業以及上游零部件企業,都或多或少地遭遇到價格不斷走低、資金緊張、產品質量問題頻發、政策持續收緊等諸多挑戰,不少大型風電制造企業甚至出現了業績下滑的跡象。天津濱海新區作為我國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生產基地之一,如何創新發展思路,已經成為天津風電產業順勢而為、調整升級的第一要務。天津濱海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金東虎坦言,依托完善的風電產業鏈條,濱海新區將從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招商引資和完善要素環境等方面,不斷創新風電產業發展思路,通過編制規劃、制定政策和完善環境等多重舉措,為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風電產業聚集區而全力沖刺。
到“十二五”末,濱海新區整機產量預計達到6000兆瓦,整機生產能力達到7000兆瓦,一舉成為重要的風電設備制造中心、風電產品出口基地和功能完備的風電研發和檢測中心。
依托五大優勢
天津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重鎮,全市80%以上的整機制造企業集中在濱海新區。作為我國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生產基地之一,濱海新區風機整機產量達到3000兆瓦,占全國產量的19%;風電設備年生產能力達到6000兆瓦,占全國的20%。
完善的風電產業鏈是濱海新區風電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在這里,不僅聚集著丹麥維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颯、印度蘇司蘭、廣東明陽、四川東方汽輪機等國內外知名整機制造企業,還擁有天津鑫茂鑫風葉片有限公司、上緯(天津)風電材料有限公司等20余家風電零部件配套企業,也不乏SGS、CCS、航天702所等一大批風電服務企業。
截至目前,濱海新區已經完成漢沽大神堂風電場、大港沙井子風電場、大港馬棚口風電場和薊運河口風電場四個風電場開發項目,風電總裝機84臺,裝機容量達到129.5兆瓦,迄今為止已經全部投入運行。
在金東虎看來,雄厚的工業基礎、突出的區位優勢和港區優勢、豐富的要素資源和完善的人才培養是濱海新區風電產業飛速發展的五大優勢。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天津具有雄厚的機電工業基礎,擁有大批風電配套制造企業。在地理位置上,天津位于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三大區域的接合部,輻射“三北”風電市場。從港區優勢來看,天津港不僅是世界第五大港口,契合風電裝備大型化趨勢對海運和臨港制造的要求,在大型風機裝卸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而且是中國北方以重型裝備制造為主導的生態型臨港工業區,為就地進行風機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設備出口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便利。
在濱海新區,國內外知名整機企業和風電領域的檢測、試驗、認證機構聚集于此,這些要素資源無疑是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此外,濱海新區還擁有健全的人才培養機構。天津大學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方面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河北工業大學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電機與電器學。
規劃引導政策護航
中國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重重阻力,這集中表現在:我國風電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設備產能過剩引發制造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價格戰”使得風機及配套設備質量難以保證;風電機組的關鍵設計技術依然依托歐美,檢測認證體系尚不健全,長期運營維護的經驗欠缺;電網結構相對薄弱等諸多方面。在全球風電發展減速、自身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的雙重壓力面前,中國的風電產業必須進入轉型升級期。談及如何推動天津風電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金東虎表示,編制規劃、制定政策和完善環境三者缺一不可。
在規劃編制上,濱海新區編制了《濱海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明確了濱海新區風電產業發展重點;同時制定了《濱海新區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重點支持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產業發展。
為完善行業發展環境,濱海新區同時兼顧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在超前為落戶項目做好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及企業生產所需的其它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大力抓好學校、醫院、文化設施以及城市交通等,力爭提供優質“保姆式”服務。
據悉,今后濱海新區還將從關鍵技術研發、服務能力、示范應用和產學研用四個領域支持風電產業發展,重點支持2.5兆瓦及以上陸上風機、3兆瓦及以上海上風機、風機關鍵零部件研發;支持風電領域檢測試驗、認證、共性技術開發服務等能力建設;支持風電并網技術研發、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建設海上風機試驗場和海陸風電場、支持用戶側小型分布式風光互補示范應用。
創新求變御“寒冬”
對于風電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業務多元化等,或許是他們突出重圍的現實選擇。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對于正處行業波動期的風電企業而言,首先要保證產品質量,依靠質量獲得穩定客戶,同時不斷進行技術、服務創新,開展多種經營,以期規避市場風險。
金東虎表示,濱海新區將從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招商引資和完善要素環境等方面,不斷創新風電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
其中,在管理創新上,引導風電企業樹立“精、準、細、嚴”的精益化管理理念。在技術創新上,依托風電骨干企業建設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鼓勵國內外風電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深化產學研合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支持風電零部件企業圍繞風電整機進行協作配套,并且結合產業鏈薄弱環節,繼續引進為關鍵部件配套的電力電子器件等關鍵配套件。在完善要素環境上,積極支持風電企業引進高端人才,推動風電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明陽風電產業集團天津基地總經理吳波表示,行業“過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經過嚴酷的市場競爭,一批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產品質量低下、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將被淘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也將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
“十大戰役”聚焦高端
提起濱海新區的未來發展愿景,就不得不提“十大戰役”,即全面建設南港區域、臨港經濟區、核心城區、中心商務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東疆保稅港區、濱海旅游區、北塘經濟區、西部區域以及中心漁港。
據悉,今年濱海新區計劃投資2700億元,深入推動“十大戰役”。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大戰役”中,與風電產業緊密相關的臨港經濟區,將依托廣闊的港口區域,以及港區與工業區一體化的優勢,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風電裝備制造和出口基地。
除此以外,濱海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將為天津風電產業發展“各司其職”,高新區集聚高端研發和產業化資源,吸引精品項目,大力發展風電核心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檢測等服務環節;而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大引進整機和關鍵零部件制造項目力度,完善產業配套,提高產業層次。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