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明 馬欣
11月28日-29日,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學術研討會和第一屆高端制造萊西論壇在青島召開,會議現場,2家科研機構現場揭牌啟動、11個產業化落地項目簽約,會議就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前沿學術科研成果及未來發展趨勢、“新形勢下中國制造的突圍之路”進行深入研討,為突破當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卡脖子”技術提供“萊西方案”。
2家科研機構揭牌 助力突破“卡脖子”技術
11月28日上午,研討會現場為國際歐亞科學院萊西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和國際歐亞科學院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創新研究院2家科研機構揭牌。
萊西市委書記莊增大表示,跨尺度機械設計,處于價值鏈最頂端,是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強力引擎。國際歐亞科學院萊西院士專家服務中心、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創新研究院的揭牌啟動,是萊西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又一重要舉措,標志著萊西在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完善先進制造業發展生態上邁出了一大步,必將在更大范圍內吸引人才、技術、資本向萊西集聚,為萊西先進制造業發展開辟更大空間,創造更多可能。
據悉,國際歐亞科學院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創新研究院依托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由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燕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文魁牽頭負責,聚焦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采用“事業單位+市場化運作”模式,下設教育教學、科研實驗、創業孵化及產業落地“四個中心”。
2家研究院的落地將吸引機械、材料、制造、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產業的技術、項目以及資金,引領本地的協同創新和集聚發展,構筑全新產業生態;若干制造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將有望實現自主創新突破,推動國內高端制造業的進步;同時,通過“跨尺度+”的方式與各類制造相關領域結合,進行應用研發、市場開發和產業化,加快本地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保守估計,僅機械設計本身帶來的產值在150億元以上,為裝備產業賦能在1.8倍以上(按青島機械裝備制造業2000億元計算,在3600億元以上),5-10年間為青島帶來的價值在百億甚至千億級以上。
11個產業化項目落地簽約 加快建設青島高端制造業基地
11月29日下午,作為第一屆高端制造萊西論壇的重要內容之一,活動現場舉行了跨尺度研究院第一批11個產業化項目落地簽約儀式。
據了解,簽約的11個項目涉及輕量化材料制造、軍轉民柴油機冷啟動裝置、軍轉民空氣壓縮機、仿生撲翼飛行機器人、面向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的新型專用傳感器及檢測裝備等領域,均屬于國際國內領先技術、先進制造。
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景安表示,這次高端制造論壇11個項目的落戶,就是把科學技術從云端落戶到具體的行動,希望這些項目能夠走穩走好,穩步發展。本次會議在于要整合一部分資源,吸引孵化一批企業形成創新集群,成為中國高端制造的創新基地、產業集群,使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兩個能夠協同創新,互動發展,讓這兩面旗幟能夠在萊西高高飄揚。
以科技創新引領 驅動高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打開新形勢下中國制造的突圍之路?如何在萊西實現革命性突破?在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學術研討會上,18位來自歐亞科學院、中科院及國內知名高校的院士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前沿學術科研成果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研討,謀求突破當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王文魁認為,中國的機械設計一直在美、德這些西方制造強國的體系下發展,無法突破其制約與限制,中國制造面臨重重挑戰,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將打破西方對中國關鍵技術的封鎖,不再照貓畫虎,而“萊西方案”就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突圍之道”。
機械制造產業是青島萊西的四大傳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行業深耕與融合發展現已頗具規模,涌現出諸如吉明美機械、博瑞克制動、奧斯登精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和產品。2019年,萊西市規模以上機械制造企業32家,完成工業產值21.8億元。
目前,在萊西市與國際歐亞科學院萊西院士專家服務中心的共同努力下,跨尺度機械設計制造創新研究院各項工作推進迅速,過渡性辦公場地改造完畢,已具備辦公、食宿初步條件,吸引了20多位專家學者、16個研究課題進駐。未來,萊西將緊緊抓住2家科研機構落戶和11個產業化項目簽約的有利時機,努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人才高地和科技創新中心,推動機械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以人才驅動、科教發展、產業促進推動區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城市強勢崛起的“萊西模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