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保明 通訊員 王恩全
深化流程再造,聚焦打造中國北方營商環境最優城區,把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協調小組架構,確定由區委書記和區長任雙組長,設置推進保障和工作運行兩個專班,構建雙核引領主陣地……近日,中國工業報從青島市北區營商環境工作運行專班了解到,市北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以“進入全市第一方陣”為目標,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的指標落實,建立各部門協同聯動機制,頂格協調,奮力打造“北方營商環境最優城區”。
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激發市場活力
讓“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成為市北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新常態。近年來,市北區不斷加碼積極的創新創業政策,鼓勵社會人才勇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弄潮兒,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激發了市場活力。
用好助企新平臺。依托黨建網格推動對企服務全覆蓋,讓企業、群眾不出網格就能找到人、辦成事、解決問題。
樹立服企新風向。持續開展“樂享創業·筑夢市北”系列創業服務活動,為300余家企業提供“定制式”創業指導、“保姆式”跟蹤服務。在四方路、館陶路等六個街區啟動7萬平米的青年公寓建設,發布《關于創新中心核心區人才高地建設六大工程的意見》,進一步打造人才宜居宜業環境。
建構護企新機制。集中開展“企業護航行動”,圍繞“項目落地、政策落實、涉企服務、企業感受”四條主線,開展“體驗式監督”明察暗訪24輪次,發現問題29項,受理問題線索3件,督促整改和解決問題17項,著力整治損害營商環境突出問題。
打造服企新模式。緊盯企業發展熱點難點堵點問題,突出服務的前瞻性和實效性,變有求必應的“響應式”被動服務為積極靠前的“超前式”主動服務,主動對接轄區企業,先行先試,重塑流程,多點發力有效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拓展融資籌資渠道 助力創新平臺建設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影響了企業生產經營,為解難題市北區多措并舉拓展融資渠道,創新服務方式,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首先,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市北區通過鼓勵銀行機構優化服務,引導銀行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新融資產品,快速放貸,優化辦貸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同時,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通過街道和服務企業工作隊摸清企業融資需求,點對點對接銀行機構,面對面了解企業融資需求,解決企業融資需求。
除此之外,還梳理了轄區金融機構政策編寫《市北區金融服務企業一本通》在銀企服務微信群里發布,提高企業對于金融支持政策的知曉度和便捷度。
市北公證處與建設銀行深度合作,在APP客戶端開通公證服務直通版塊,打造公證與金融無縫銜接的一體化“掌上通”。通過辦理各類金融合同公證、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公證抵押、質押登記服務等綜合法律服務,進一步服務防范金融風險,降低金融債權實現成本。
其次,多措并舉服務金融招商,聚集優質金融資源
中國工業報了解到,營商環境工作運行專班梳理年度招商項目,明確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創新保險、創投風投四條賽道,制定在談項目表,重點關注主要領導推進項目,明確責任人和目標節點,實行專人定向服務招商企業,精準高效服務企業,制定《青島新金融集聚區產業扶持政策》,提出獎勵政策“自動兌付”模式,加快新金融要素集聚,推動青島新金融集聚區建設。
同時,專班開建了“青島新金融”服務號,通過及時發布產業扶持政策和招商信息,以財富論壇市北分論壇為契機,充分利用論壇信息資源,加強與企業溝通聯系,暢通合作渠道,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另外,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今年以來,為提升企業家資本市場意識,構建銀企合作交流長效機制,專班聯合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舉辦資本市場專項培訓,對轄區規上企業及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共200余家500余名企業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進行了培訓,幫助中小企業深入了解資本市場和IPO上市具體流程,支持企業通過借殼、買殼等方式實現上市,引導企業在境外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
同時,依托科創板、創業板改革等重大契機,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融資。對全區優質企業深入摸底,構建上市企業動態數據庫,挖掘篩選具備境內外上市條件、1至3年內有上市潛力的近30家重點企業納入上市企業資源儲備庫,為企業把脈會診,列出上市工作計劃,形成境內外擬上市企業梯隊。
完善法律服務機制 護航市場主體發展
方位決定站位,格局決定未來。當天時地利已然俱備,一個市場化、法制化、專業化的營商環境是不可或缺的。市北區不斷完善法律服務機制,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堅實法治保障。
中國工業報從營商環境工作運行專班了解到,今年以來,該專班制發了《市北區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了“市北區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團”,安排20家律師事務所,60多名執業3-5年的專業律師,制發了《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提示書》,建立完善了合同訂立與履行、股東權利義務、知識產權等10個專項法律服務小組,為轄區企業、群眾和基層按需送法,為民營企業單位送上專業的法律“體檢單”。
同時,深化法律服務保障經濟發展工作,整合律師資源,實現律師服務面對面“把脈”、零距離“把關”,發揮“1+22”智囊團作用,成立1個“企業復工法律顧問團”,統一制定《疫情期間中小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意見書》等3份指導文件,免費開通20條24小時法律服務專線,隨時接受企業和居民問詢。
此外,專班組織22家律師事務所“一對一”服務22個街道,60余名民商事專業律師通過微信、電話咨詢、視頻連線等新媒體方式,全天候、全方位為企業和居民提供線上公益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積極搭建平臺,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服務體系,暢通服務渠道,引導、鼓勵、支持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向中小微企業有效流動,促進所企之間供需有效對接,為企業紓困解難,保障合法權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