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保明 實習生 李玉霜
12月16日,中國工業報從青島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在青島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金融系統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聚焦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持續提升,金融業主要指標屢創新高。
金融業貢獻穩步提升
金融業支柱地位確立鞏固,青島金融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588.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754.3億元,年均增速為9.74%,高于GDP年均增速2.2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雖受疫情影響,金融業增加值仍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27.8億元,同比增長8.5%,高于GDP增速6.3個百分點,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15年的6.3%提高至7.2%。2019年實現稅收156.3億元,較2015年增加29億元,7家金融機構進入地方納稅50強;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稅收131億元,同比增長13.2%。
存貸款規模持續增長
“十三五”以來,每年貸款投放規模均在千億元以上,存貸款年均增速分別為8.56%和11.58%。今年前10個月,本外幣存貸款增量分別達到2535.5億元2802.1億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4倍,創歷史新高。青島成為山東省首個存貸款余額均突破兩萬億元的城市,10月末貸款增速達到15.9%,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新增信貸資金加速投放,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保費收入規模穩步提高
2019年實現保費收入486.9億元,同比增長10.8%,是2015年(244.1億元)的兩倍,年均保費增速達到19.48%。保費規模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居第2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9位。累計賠付支出由2015年的88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43.6億元,為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分別由2015年的2.6%、2683元/人提升至2019年的4.1%、5125元/人,老百姓的保險意識逐步提升。今年1-10月,青島實現保費收入442億元,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居第2位。
企業上市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
“十三五”以來,企業上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每年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5家以上,實現了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2018年全省證監會發審的6家企業均來自青島,2019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達到9家,上市公司境內市值增長近70%,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增幅排名第一。今年以來,青島過會及上市公司總數達到65家,居全省首位;新增過會及上市公司14家,占青島前三十年境內上市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上市后備資源充足,8家企業在中國證監會及交易所待審,17家企業在青島證監局輔導。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舉辦公益培訓近百場,參訓過萬人。組織“青島企業家上海資本市場行”,服務企業精準對接資本市場。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合作設立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評價增信指數體系,提升科創板上市審核效率,推動更多企業通過科創板上市。
國內外優質金融資源加快聚集
“十三五”期間,具有示范意義的機構加速聚集。全國首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公司成功落地。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獲批基金銷售業務牌照,成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擴大開放舉措以來,首家獲批的外資商業銀行全資控股的基金銷售機構。全國銀行業首批資產托管中心、首家由產業發起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首家市級資產管理公司等具有示范意義的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相繼在青島設立。今年以來,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業務許可牌照,填補了山東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空白;青銀理財開業運營,青島理財行業開啟雙子星時代;山東港信期貨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是27年來全國期貨行業重新開閘設立的第一家期貨公司,青島法人期貨公司實現零的突破;廣發銀行青島分行、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等獲批籌建,全市金融業態更加完善。
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設全面起勢
2019年,青島舉辦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實施國內創投風投行業體系全、力度大的“青島創投風投十條”,發布全球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著力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今年青島克服疫情影響,創新舉辦創投風投網絡大會,9.7萬余名嘉賓注冊、千余創投風投機構參會,會上簽約項目30個,大會的籌備做法被作為典型經驗在全省進行推廣,青島在創投風投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10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超千億,基金管理人338家、管理基金804只,同比分別增長33.1%和56.1%,增速均居全國首位。發揮創投風投機構的平臺作用,促進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推動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去年以來,通過創投風投機構引進奇瑞汽車、聚能晶源等高端新興產業項目近百個。資本活水源源不斷流入,新興產業節節躥高,資本反哺產業,推動產業迭代升級,青島走出一條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高質量融合發展的路子。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發力
“十三五”期間,組織開展“行長走千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銀企對接專項行動”“金融助推15個攻勢項目發布與對接會”等金企對接活動,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融資支持力度。印發《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實施方案》《青島市金融支持上合示范區發展的指導意見》,強化對重大戰略實施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創新推出“金企通”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搭建起信息化、綜合化金企對接渠道,實施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17條措施,出臺金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促進全市供應鏈金融發展等領域專項政策,大力推動金融機構做好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工作。
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引導轄區內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力度。10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49億元,增速達到31.8%,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貸款平均利率下降0.9個百分點。組建189支金融輔導隊,為2144戶企業發放貸款585.7億元。保險服務保障經濟社會作用不斷增強,出臺《青島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2017-2020年)》,擴大種植業險種覆蓋范圍,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實行以獎代補,對農業、農民的保障力度進一步增強。
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步伐加快
加快國家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拓展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的普惠金融服務;培育和引進金融科技市場主體,推動聚量集團等項目簽約;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獲批,30余家銀行上線開展“企業信用信息授權查證”“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貿易稅務備案電子化”等應用場景試點業務;聯合相關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制定50余項政策精準支持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營造產業數字金融良好生態;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加快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化的“資金鏈”,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市場主體,為百姓生活提供更美好的金融體驗。
金融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密集舉辦青島·中國財富論壇、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等活動,青島成為國內財富管理專業化論壇以及研討活動最為密集的城市,營造了濃厚的財富管理發展氛圍。以財富管理試驗區為改革創新共贏平臺,積極面向境內外開展交流活動,與3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財富管理合作關系,與倫敦金融城、盧森堡、新加坡、韓國等境外區域在機構落戶、業務創新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出臺《青島市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實施方案(2018-2022年)》,拓展對外招商合作,聚集國際優質金融資源。圍繞“財富青島”城市品牌建設,積極搭建各類宣傳推廣平臺,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扎實有效
強化底線思維,將改革創新與風險防范統籌考慮,堅決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區域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編制《青島市重大金融風險防控應急預案》,動態完善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力做好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推動設立金融審判庭和國際金融仲裁院,在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完善財富管理法律保障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出臺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實施意見,開通青島金融安全衛士公眾號,向市民廣泛宣傳普及防范金融風險知識,將防范非法集資工作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調動各方合力,多措并舉、綜合施策、主動作為,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壓降,青島在推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金融形勢總體穩定。
當前,青島金融業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結合青島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借鑒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經驗,青島提出金融業發展的三個鮮明方向,要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和未來金融科技中心。
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鞏固創投風投發展良好勢頭,辦好青島·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擴大平臺效應,引導帶動一批優質股權投資機構、創業團隊和項目來青,營造成全創新創造創意、“搞活一座城”的良好氛圍。發揮科創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作用,支持原始創新和高科技項目成果轉化,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資本服務體系。加強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赴港上市服務中心等平臺建設,提供精準高效專業的上市服務,增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意識和能力。用好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評價增信指數體系,推動更多企業通過科創板上市。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開創青島資本市場發展新局面。
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借助財富管理試驗區平臺,進一步爭取政策,優化發展環境,推動金融業資源聚集和對外開放。爭取引進更多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資產托管中心等優質資源,打造專業財富管理產業集群。持續拓展與倫敦、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積極引進境外優質金融資源。繼續辦好青島·中國財富論壇,加強宣傳推介,持續打造“財富青島”城市品牌,提高“財富青島”在境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建設未來金融科技中心。持續推進國家金融科技試點城市建設。吸引國內外金融公司在青設立科技賦能平臺、金融科技事業部和金融科技公司。引導金融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綜合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質效。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字金融服務。推動金融科技企業與工業互聯網綜合平臺及行業子平臺合作,實現金融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