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保明 實習生 李玉霜
12月17日,中國工業報從青島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青島圍繞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目標,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按照貿易投資融合發展、國際雙向投資合作提質增效的發展模式,積極構建全方位、寬領域、高層次的深度融合開放新格局,全市對外開放平臺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全國、全省的引領示范效應不斷增強,全市各項涉外經濟指標在全省處于優勢領先地位,已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國際貿易創新中心建設成效凸顯,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十三五”期間,青島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著力打造大貿易、全鏈條的外貿發展生態鏈條,推動全市外貿實現穩增提質。外貿進出口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今年1-11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5719.6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7.5%,出口3425.9億元、增長13.1%,進口2293.7億元、增長0.2%,進出口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5.7個和0.2個百分點。預計2020年全市進出口6200億元、增長5%左右,比“十二五”末凈增184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8%左右,2017-2020年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今年1-11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711.3億元、增長17.5%,占比64.9%、較“十二五”末提高15.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實現進出口增長18.9%,占全市比重68.9%、較“十二五”末提高7.8個百分點。外貿主體隊伍持續擴大,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超過2萬家,較“十二五”末增加近5000家。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成效顯著,與225個國家(地區)有貿易往來,貿易伙伴較“十二五”末增加2個。對東盟、歐盟(不含英國)、美國前三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增長25.7%、9.9%和9.2%,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7%。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得海關總署批復。鐵礦石保稅混礦、保稅現貨原油交易“直銷”模式、橡膠期貨保稅交割等貿易迅速發展。跨境電商綜試區快速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年均增長50.05%,開展跨境電商及相關各類業務的市場主體數量增加到6000余家,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唯品會、考拉海購、京東等大型進口平臺和東北亞跨境電商中心倉、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相繼建成運營。發揮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物流通道優勢,加快發展對日韓跨境電商。青島公共海外倉獲評“山東省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數量占到全省的43%。
獲批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成為國家級“試驗田”,編制青島《實施方案》,確保國家“規定動作”全落地、青島“自選動作”有實招、特色“加分動作”出亮點。服務進出口平穩增長,預計2020年全市服務進出口約856億元、增長約2%。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穩居先進行列,在最新一輪商務部示范城市綜合評價中,青島居全國31個示范城市第6位,繼續保持先進行列。預計2020年全市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43億美元左右,較“十二五”末增長77%左右,累計登記注冊服務外包企業1600余家。招引服務外包頭部企業落戶青島,鼎韜、浪潮等頭部企業帶動本地傳統服務外包要素資源融合創新發展。培育建設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6家,其中國際合作與項目發包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整合了國際國內接發包企業信息,實現價值倍增。發揮青島對日信息技術外包特色,建設中日軟件服務產業促進中心平臺,有效推動服務外包產教融合、業態集聚、人才供給、訂單眾包一體化發展。
全面發起“雙招雙引”攻勢,國際雙向投資平穩增長
“十三五”期間,全市全面發起“雙招雙引”攻勢,建立青島市領導頂格推動重大活動招商機制,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總體布局,制定2019-2022年“雙招雙引”方案,推進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招商,連續兩年獲得全省專項考核第一名。利用外資穩居十五個副省級城市第一梯隊,預計2020年完成利用外資59億美元,五年間累計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100個,實際使用外資323億美元,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300億美元的目標,年均實際使用外資總量占全國4%左右。引進內資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引進總投資過億元內資項目2950個,引進內資8100億元。完善現代產業精準招商政策體系,聚焦重點產業鏈體系,外資引進、國企引進、民企引進、平臺升級、區市招商、人才聚集“6場攻堅戰”,推進投資促進市場化、投資環境法治化、招引服務科學化、招引渠道全球化、工作落實責任化、項目促進頂格化等6類改革措施。開展“千企招商大走訪”精準招商,2017年以來,青島各區市、各部門累計走訪企業26852家,其中走訪世界500強1303次,國內500強1264次,促成新增簽約項目1545個。利用外資結構優化升級,預計全市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90億美元、占比59%左右。深化與世界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合作,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投資設立外資項目87個,一汽大眾發動機、空客直升機、益海嘉里食品工業園、青島能源華潤燃氣、意才財富管理、地鐵融資租賃等項目相繼落戶,涉及飛機制造,整車制造、軌道交通、清潔能源、金融、商業等領域。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拓展青島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能力,青島企業境外上市募集資金超過20億美元。
對外投資穩定健康有序發展,預計全市“十三五”期間對外投資累計280億美元,超額完成150億美元的規劃目標,累計在全球112個國家(地區)設立境外投資企業(機構)1764家。“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成效明顯,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53.16億美元、年均增長96.8%,其中投資過億美元項目15個。青島企業加快全球戰略布局,海爾、海信、雙星等企業先后并購美國通用白電、意大利卡迪家電、斯洛文尼亞古洛尼家電、韓國錦湖輪胎等國際知名品牌,年海外營業收入超過10億美元。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成效明顯,5個園區納入商務部重點境外合作區,海信南非家電產業園和瑞昌棉業項目入選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與中非發展基金聯合發布的中非經貿合作典范項目。對外承包工程做大做強,預計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五年累計完成180億美元。外派勞務合作平穩發展,全市完成外派各類勞務人員五年累計達3.9萬人次。
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發揮開放平臺引領示范效應
“十三五”期間,青島積極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戰略,著重發揮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重要節點作用,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國家大開放格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注支持下,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等重大國際性活動先后在青島成功舉辦,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被納入國家開放戰略,青島被賦予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重任,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市場采購貿易三項試點成功獲批,全市成功獲批1個、整合優化3個綜合保稅區,全市各類對外開放平臺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全國、全省的引領示范效應不斷增強。
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宣布:“中國政府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2019年,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國務院正式批復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五大中心”建設成果豐碩,批復以來已建成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開行國際國內班列17條;高標準建成3萬平方米青島·上合國家客廳,已先行入駐15家國內外商協會,常年展示17個國家600多種商品;累計簽約落戶67個境內外項目、總投資1500億元;今年11月,上合示范區20個總投資576億元的項目集中開工,6個總投資456億元的項目簽約落地;成功舉辦青島“一帶一路”國際青年版畫邀請展、上合組織國家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馬拉松賽、俄羅斯電影周等文化交流活動;成功舉辦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東亞海洋博覽會等海洋合作展會。建立部省市協作機制,省、市兩級分別成立上合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上合示范區管委,實施“管委會+平臺公司”管理模式。政策創新不斷強化,司法部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全國首批上合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交流合作基地”,科技部支持青島與上合組織國家開展技術轉移合作,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青島試點10項外匯政策,青島海關出臺17條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的政策措施,山東省政府在全國首創“負面清單制”向上合示范區授權,青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批支持上合示范區在市場集聚、國際貿易、人才引進、金融創新等方面發展的鼓勵政策。
深入開展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2014年以來,國家層面向全國分6批復制推廣試點經驗,青島按要求在全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行了前5批、218項試點經驗的復制推廣和學習借鑒,目前青島正在按照全省統一部署積極推進第6批、37項試點經驗的復制推廣。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掛牌運行。2019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重點發展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五大產業”,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助力將青島打造成為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島片區試點任務實施已超九成,截至目前,青島片區承擔的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8項,總結形成68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3項入選山東省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在全省推廣借鑒。
持續深化功能區改革,堅持市場化、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立足職能定位,主動求新求變,著力先行先試,20個功能區納入改革范圍。推動各類優質要素向開發區聚集,全市開發區用占全市不到1/10的土地,貢獻了60%的外貿進出口額、近50%的GDP和30%以上的財政收入、稅收收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開發區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2019年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青島開發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6位,吸收利用外資第6位,膠州開發區躋身全國最具外資吸引力國家級開發區前50強,即墨開發區位列省級開發區綜合排名全省第一。綜保區數量在全省各地市中居首位,青島出口加工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前灣保稅港區成功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即墨綜合保稅區成功獲批。
堅持開放理念,承辦系列重大國際性活動,極大地提升青島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2019年10月,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在青島成功舉辦,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同志出席開幕式并致辭,115家世界500強、284家行業領軍企業的5100余位嘉賓參會,33場活動取得豐碩成果。2020年8月,在青舉辦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六屆夏季高峰會,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兆前同志發表致辭,200余位知名企業家齊聚青島,形成重點在談項目49個,12個項目已簽約。
創新國際經濟合作平臺,擴大全市對外經濟合作“朋友圈”
“十三五”期間,青島充分發揮在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合作上的優勢,深化與重點國家交流合作,先后承辦中美投資協定談判、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韓經貿聯委會、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等,建成運營日韓德以和上合五大“國際客廳”,建設中英創新產業園、中以創新園、中德生態園和三個國際招商產業園,打造全方位的國際合作平臺。
深度參與國家各多雙邊貿易投資談判,先后參與或承辦第十一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第二十二輪中美投資協定談判、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十七次經貿部長會議、中韓經貿聯委會第24次會議、中國-塔吉克斯坦政府間經貿合作委員會第10次、11次會議等國際性會議活動,積極發揮地方經貿合作示范作用,獲得商務部、中央各部委領導及外方代表團高度評價。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莫斯科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聯合公報中,對中方關于在青島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的倡議表示歡迎。
打造青島開放新名片,作為集聚配置國際國內資源要素耦合交流的平臺,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組織國家“國際客廳”已建成運行,將為全市更廣泛區域的開放發展賦能,持續擴大青島在國際上的城市影響力。截至目前,五大“國際客廳”已有120余家對象國官方機構和商協會入駐和合作,已有37個項目簽約,總投資約31億美元;在談項目36個,總投資約250億元人民幣。
首創境外工商中心模式,先后在新加坡、韓國、德國、美國、日本、以色列等9個國家(地區)設立青島境外工商中心,廣泛聯系走訪世界500強企業和全球行業領軍企業促進重點項目落地,境外工商中心成為青島海外“雙招雙引”的重要平臺,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投資貿易合作的橋梁紐帶,宣傳展示青島形象的重要窗口。創新建立國際經濟合作伙伴關系機制,青島已與韓國、日本、美國、德國等61個國家(地區)、114個城市(省州、機構)建立經濟合作伙伴關系。
深入實施國際城市戰略,設立國際城市戰略推進委員會,制定實施綱要、衡量指標體系等綱領性文件,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滾動實施雙年制“國際化+”行動計劃,在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專項督查中,作為典型案例獲得通報表揚。城市全球綜合排名大幅晉升,在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最新發布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中,青島由2019年的110位上升至105位,是自2015年首次被納入榜單以來進位幅度最大的一次晉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