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保明 王珊
12月22日,山東港口威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一百萬標箱暨二突堤圍堰工程啟動儀式在威海港青威集裝箱碼頭舉行,隨著掛有“山東港口威海港第一百萬標箱”橫幅的集裝箱被穩穩吊裝到“新隆運86”輪上,標志著威海港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歷史性突破了百萬標箱大關。
據了解,此次啟動的二突堤圍堰工程是威海港二突堤工程的子項目,總投資1.2億元,計劃建設周期兩年,完工后將用于威海港后續10萬噸級航道擴建和港池拓深,為未來威海港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基礎保障。
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山東港口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出席活動。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閆劍波,山東港口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分別致辭。威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亮主持儀式。威海市領導王學文、高旭光,市直部門有關領導,口岸單位及客戶代表,山東港口青島港黨委書記、董事長賈福寧,威海港黨委書記、董事長連偉亮等領導及職工代表參加活動。
自去年組建以來,山東港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殷切囑托,全面貫徹山東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緊扣港口主業高效發展,依托港口優勢放大發展,跳出港口窠臼創新發展,加快整合、融合、耦合,改革、發展、謀劃未來齊頭并進。特別是今年應對疫情沖擊,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面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逆勢增長。山東港口旗下各港口按照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的協同發展思路,互相支持,齊頭并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威海港于1918年開埠,已歷經百年滄桑。1990年,中韓間第一條海上航線“威海-仁川”航線在威海港開通,成為威海港“集裝箱運輸”元年,當年完成箱量584標箱。回顧歷史,威海港集裝箱運輸從無到有,用了82年;突破10萬標箱,用了14年;從10萬到50萬標箱,用了8年;從50萬到80萬標箱,用了7年。
一體化改革后,作為山東港口大家庭的重要一員,威海港借力山東港口的更高平臺和更豐富資源、網絡,與各港口握指成拳、融為一體,向航線開發、陸港造箱、港口整合、業態創新、鏈條延伸、海鐵聯運要增量,先后增開10條航線、開通2條班列,集裝箱量同比增幅超過20%,僅用短短1年就將80萬標箱提升至100萬標箱,成為山東港口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閆劍波在致辭中說,威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一百萬標箱,是威海市與山東港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經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的重大成果,也是威海市大力實施以港興市、興港強市的重大體現,進一步堅定了威海與山東港口持續深化全方位戰略合作的信心和決心。威海市委市政府將全力以赴支持山東港口的發展,以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產業園建設為契機,連手打造四港聯動引領區,推動港口多元化、多業態融合發展。
李奉利在致辭中說,100萬標箱的歷史性突破及二突堤圍堰工程的啟動開啟了嶄新征程。山東港口將充分發揮港口基礎性、樞紐性作用,搶抓RCEP協定簽署政策紅利、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機遇,加快構建“端到端”供應鏈服務體系,把港口的樞紐作用、平臺功能發揮得更加全面、更加充分、更加有力,以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物流樞紐港、產城融合港、金融貿易港、郵輪文旅港為載體,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為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六穩”“六保”大局、服務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連偉亮代表威海港干部職工表態,全省港口一體化改革讓威海港資源更多、空間更大、整體競爭優勢更加明顯,實現了“百萬標箱”的歷史性跨越。下一步,威海港將加快高質量發展,力爭2021年完成集裝箱120萬標箱,“十四五”末突破300萬標箱大關,為山東港口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威海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