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山 娜
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開展設計扶貧行動的過程中,持續幫扶項目順利轉化,確保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年來,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共計完成設計扶貧項目244項,其設計扶貧系列成果作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典型項目的唯一代表,受邀參加了2019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暨國際設計產業博覽會。
響應政府號召 開展設計扶貧
早在2018年7月,河南工業大學就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實施“校地結對幫扶”精準扶貧行動部署,與信陽市光山縣正式結對幫扶。據王慶斌介紹,光山縣之前是國家級貧困縣、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經過校地雙方的多次溝通,結合光山發展實際和學校優勢資源,河南工業大學明確了光山縣在經濟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成立五個專項扶貧工作組,充分發揮學校的人才、科技、智力等資源優勢,多方面、多渠道助力光山產業發展、人民增收。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之后,河南工業大學很快與光山縣人民政府簽訂了設計扶貧提升企業創新驅動協議。為充分發揮設計創新在提升產品品牌形象、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設計藝術學院集全院之力,開展助力光山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助推光山建設美麗鄉村群落,開展“設計光山”主題設計等一系列設計扶貧行動。
近幾年,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圍繞五個方面開展設計扶貧工作。一是結合當地農產品特色,打造“光山十寶”“光山十小寶”“光山味”道等系列特色農產品牌及包裝,提升當地農產經濟;二是幫助光山龍頭企業開發產品,進行產品規劃和品牌設計,助力企業轉型升級;三是開展美麗鄉村景觀環境設計,提高光山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四是圍繞光山歷史文化特色開展文創產品設計,打造光山文化品牌;五是開展文化宣傳設計,加強光山精神文明建設。

2019年12月,受河南省蘭考縣政府邀請,王慶斌院長帶領教師團隊到蘭考縣實地調研,對接設計助力蘭考鄉村振興相關工作,幫助蘭考縣在產品研發、品牌規劃及設計、包裝設計及市場推廣、文創產品開發與設計等多個方面打造蘭考品牌,提升蘭考企業形象、品牌識別度和產品競爭力。2020年1月10日,設計藝術學院與衛輝市頓坊店鄉人民政府簽署了設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以設計推動當地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設計能力,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幫助鄉村風貌改觀升級。
參與扶貧項目 為師生提供舞臺
王慶斌說,學校參與設計扶貧,首先對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具有積極意義。
其一,參與設計扶貧可以鞏固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設計扶貧是設計類學生最好的思政課堂,通過參與設計扶貧,學生可以更為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帶領全體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決心,可以樹立黨在青年學子心中的崇高形象,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其二,參與設計扶貧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奉獻的精神。設計扶貧項目多為團隊協同項目,可以培養學生溝通協作、團結奮斗的處事能力;設計扶貧項目中有諸多社會公益項目,可以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無私奉獻的情懷。
其三,參與設計扶貧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每一項設計扶貧課題都要求學生先了解幫扶地區的具體現狀、發展需求和實施條件,再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開展創新設計。
其四,契合學校正在推行的導師工作室教學模式改革。設計扶貧項目是典型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可以探尋更為適合設計學類專業的教學模式、教學規律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加強教學團隊的建設和發展、增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促進各年級學生間的交流。形成教師教學科研有團隊、有方向,學生學習實踐有團隊、有指導的良好氛圍。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現有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數字媒體藝術等5個專業,下設12個導師工作室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各工作室結合自身教學和科研特長針對不同類型的扶貧項目開展設計工作,將設計扶貧項目轉化為科研項目、課程項目、課外實踐項目和畢業設計項目,由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共同完成,使每個工作室都成為了一個師生共創的設計扶貧團隊,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全過程管控 確保項目可持續
扶貧工作的可持續性和成果的順利轉化,是設計扶貧工作的重點,只有實現成果轉化,才能體現設計扶貧工作的價值。為保證扶貧成果的順利轉化,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形成抓手,一是抓設計調研。每個設計扶貧項目開始之前都會組織師生團隊到扶貧地區調研,充分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經濟現狀、產業結構、生產能力、生產工藝、產銷渠道等,使每一項扶貧設計都能夠目標準確、有的放矢。二是抓設計質量,在設計過程中建立交流評價機制,以專業為單位組織教師對項目進行交流點評,確保設計質量。三是抓設計溝通,在設計過程中與地方政府、生產企業保持緊密溝通,及時了解設計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四是抓跟蹤服務,設計交付后學院組織師生持續跟蹤項目的建設與生產,在項目落地過程中持續指導和優化。五是抓社會評價,對于推向市場的項目及時整理市場反饋信息,根據各方評價不斷優化和改良設計。
扶貧項目可持續性的關鍵是項目本身要具備多方面的造血功能,對于當地政府和企業而言,扶貧設計要能夠帶來足夠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以推動項目的持續開展;對于設計方來說,設計扶貧也不應是無止境的義務勞動,需要有適度的經費補償才能確保項目的持續開展。對此,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設計扶貧項目中,持續幫扶項目的順利轉化,確保項目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對扶貧項目進行合理劃分,對于民生項目采用公益性項目進行,對于營利性項目采用學校橫向科研項目進行開展,產出經費用來對師生進行適當的經濟獎勵與補償。學院兩項并舉保障了多方造血能力的形成,促進了設計扶貧工作的持續開展。(本文摘編自《設計》雜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