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仍處在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但經濟環境仍然錯綜復雜。”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時對今年上半年的經濟運行狀態做出評估。
從數據來看,除二季度進出口數據降幅較大之外,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盛來運表示,下一階段,國家經濟政策的基調,仍將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預見性,同時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市場和經濟的內生活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工業企業利潤繼續增加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集體企業增長5.0%,股份制企業增長10.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4%。分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增加值全部實現同比增長。
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812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上年同期為下降2.4%。其中,主營活動利潤23272億元,同比增長11.4%。
潛在生產率下降有其必然性
對于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尤其是二季度經濟增速的回落,盛來運分析指出,“上半年盡管增長速度穩中略有回落,但經濟的運行是平穩的,而且是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其中,“二季度GDP增速比一季度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是潛在生產率下降的一種客觀反映。現在進入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同樣的投入在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它的產出的邊際效益在遞減,潛在的生產率有所下降。潛在生產率下降實際上不是我國所獨有的現象,從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歷程來看,他們在進入結構轉型階段都曾出現過潛在生產率下降的情況。所以,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的回落,應該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
其次是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較緩慢。此外,增長速度的適度下滑也是我國主動調控的結果。
經濟走勢充滿期待
“現在,不同的企業處于冰火兩重天的處境。這一方面說明當前的形勢確實是錯綜復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這種結構調整期,大家都在經歷著結構轉型期間的陣痛。應當理性地看待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它所處的階段,中國經濟后期的走勢有理由比今天更美好。”盛來運進一步指出,之所以對中國經濟的后期走勢還是有比較樂觀的預期,主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動力格局沒有根本改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中國經濟仍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之中;二是中國地域廣闊,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比較明顯;三是中國仍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
盛來運表示,去年城鎮化率是52.6%,但其中包括1.7億左右在城里打工6個月以上的農民工。城鎮化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提升角度來講,都還有較大的空間。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和新興工業化的高度融合會釋放出極大地投資和消費潛力。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