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蕾
2月23日,南京召開《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新100條(2021年版)》新聞發布會。據了解,自2018年起,南京已連續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兩個“100條”,連續兩年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居前列。
“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對貫徹落實國家、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新要求,保障服務‘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新任務,打造全國最優營商環境示范城市的新追求,自去年9月起,我市開展了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制定工作?!蹦暇┦形N?、常務副市長楊學鵬在發布會上向媒體介紹,“2021年版100條”作為政策升級版,更加強調政府自我革命、主動作為、優化服務,當好服務企業群眾的“店小二”,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
據了解,“2021年版100條”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一是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主要是在全市推廣“一業一證”改革,實現“證照分離”全覆蓋,簡化企業登記、注銷手續。二是加強監管能力建設。主要是探索重點領域“互聯網+監管”,完善“信用聯合獎懲”制度,做到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三是提升政府服務水平。主要是建設“寧企通”企業服務平臺,實現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準推送。深化“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建立“城市合伙人”制度,加強政企互動。四是創新要素保障方式。主要是加強土地、人才、融資等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動招商引資和企業培育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五是落實法治保障配套。主要是嚴格執行產權保護司法政策,實現糾紛多渠道、“一站式”解決,壓縮民商事案件審理周期。六是推進改革集成試點。主要是在江北新區等板塊探索實施一批重點改革舉措,將試點效果較好的舉措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
據南京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許明介紹,《100條2021年版》是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三個“100條”,本次出臺的100條政策中,如:探索非現場執法;將“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延伸到企業服務;建設“寧企通”企業服務平臺;建立“南京合伙人”制度;打造“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深化“生根計劃”;探索創新行業綜合監管機制;試點遠程監管共8條為全國首創,其中有46條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領先舉措集中在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優化政府服務等領域,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重點解決體制機制方面的共性問題?!?00條2021版》提出的政策重點不在于解決單個問題,而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解決市場主體面對的共性問題。例如企業服務“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針對疑難復雜問題,強化“馬上就辦”,杜絕部門間推諉扯皮和踢皮球現象;例如推出政策“精準推送”“免申即享”,重點解決“政策不知曉、找不到、不會用”的問題,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等。
二、借鑒同類城市先進做法。結合南京實際,推出例如了“遠程監管、遠程執法”“企業休眠”“共享用工”及優化工程建設審批等舉措,推動優化營商環境集成創新。
三、切實回應企業期盼。在起草政策期間,從企業家早餐會、政協民主監督及實地走訪等多個渠道收集了對全市營商環境優化工作的期盼。針對企業特別關注的信息來源不夠通暢、執法檢查過于頻繁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政策舉措。例如發布南京“機會清單”,讓更多企業準確、及時地掌握發展機會,參與城市發展;例如探索行業綜合監管機制,避免“多頭監管”“重復監管”等。另外,去年在全市各界聘請了96位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為南京營商環境“找茬”“挑刺”,今年還將對監督員進行增補,提高監督員隊伍的專業性和行業覆蓋面。
四、更加重視市場主體的感受度。以企業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難點、堵點作為政策切入點,切實提升感受度。在前兩個100條中,有部分政策執行效果欠佳、企業獲得感不足,對相關做法進行了深化和優化。例如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持續拓展“一件事”鏈條和場景;例如推行“多表合一、一表申報”。企業群眾數據只提供一次,從“填表”轉變為“審表”“補表”;例如強化“容缺受理”,避免辦理人“來回跑”“重復跑”,提高辦事效率。
下一步,南京還將對《100條2021年版》中的各項任務進行細化,列出工作清單。每項重點改革舉措都要制定操作細則,確保市場主體看得懂、用得好。持續把優化營商環境向縱深推進,營造最具吸引力的環境,為全國全省貢獻更多的經驗,扛起“兩爭一前列”排頭兵的使命擔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