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蕾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3月1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新聞發布會,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取向。
《綱要》以“強富美高”為統攬展開謀篇布局,把“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貫穿全篇,包括序言、17篇、59章。序言和第一篇為第一板塊,是總論部分,主要闡明編制依據和重大意義,梳理發展基礎和機遇挑戰,把握重大使命和戰略路徑,提出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第二篇至第十六篇為第二板塊,是主體部分,主要明確“十四五”發展的任務舉措、實施路徑和政策取向。其中,經濟發展涵蓋8篇內容,人民生活分列2篇內容,生態環境包括1篇內容,社會文明集成1篇內容,改革、治理和安全各安排1篇內容。第十七篇為第三板塊,是結束語部分,強調規劃實施保障。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制造業大省,”十四五”時期將如何提升江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位勢和能級?《綱要》第三篇就重點闡述聚力打造制造強省。據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李愷楨介紹,加快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是江蘇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綱要》既突出了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培育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更強調了質量、效益和安全的統一,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
江蘇將發揮制造業體系健全和規橫技術優勢,重點打造物聯網、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省級和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進產業鏈主導企業培育、協調創新提升、基礎能力升級、開放合作促進四大行動,加快產業鏈高效協同、大中小企業緊密合作、產業資源整合優化,突由產業優化布局、強化產業風險預警, 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吸引國內高端產業、核心配套環節和先進要素在江蘇集聚發展,實施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培育計劃,構建開放高效的集群創新服務體系,鼓勵組建產業集群發展聯盟。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強化技術攻關、試點示范和場景應用,加快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大力推動產業化規模化,努力成為主導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加快打造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高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合應用,形成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計劃,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基因技術、空天與海洋開發、量子科技、氫能與儲能等領域,積極開發商業化應用場景,搶占產業競爭發展制高點。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積極發展頭部企業,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擴張和盲目投資。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2%。
激發傳統產業發展動能。堅持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導向,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布局調整。大力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構建高標準產業體系
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工業基礎軟件等“五基”,加大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投入力度,強化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完善產業基礎協同創新機制。
突破一批市場需求大、質量性能差距較大、對外依存度高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引導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和整機產品聯動研發,推進產品設計、專用材料和先進工藝開發、示范推廣等“一條龍”應用,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儀器設備和成套裝備生產能力。
提升基礎工藝水平,加快發展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工藝和節能節水等綠色生產工藝。打造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突出產業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項目。
加快制造技術軟件化進程,開展基礎軟件、高端工業軟件和核心嵌入式軟件等產品協同攻關適配,培育工業軟件創新中心,建設全國頂尖的工業軟件企業集聚高地。完善技術、工藝等工業基礎數據庫。開展產業強基示范應用工程,深化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政策。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
實施“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培育50條重點產業鏈,做強30條優勢產業鏈,推動10條卓越產業鏈快速提升。開展“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創建一批有標桿示范意義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攻克一批制約產業鏈白主可控、 安全高效的核心技術,推動一批卓越產業鏈競爭實力和創新能力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
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完善供應鏈體系,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為制造企業提供采購、物流、分銷等專業化 一體化生產服務。完善核心技術產品測評認證體系。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產業鏈龍頭企業建設600家省級以上技術中心。
實施“壯企強企”工程
大力培育“鏈主”領軍企業。實施引航企業培育計劃,圍繞重點產業鏈, 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根植江蘇、具有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引航企業。聚焦產業鏈終端產品特別是整機裝備,發揮企業規模和市場運營優勢,強化研發、設計、標準等領先能力,積極將全球知名供應商納入產品供應鏈,重點支持通過并購、引進、參股等方式集聚高端要素,提升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力爭涌現出一批技術引領型、市場主導型的“鏈主”企業,打造具有生態主導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積極培育行業隱形冠軍。實施“千企升級”行動計劃,支持企業瞄準行業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工藝升級、產品迭代、模式創新,塑造技術和市場領先優勢,堅守實業、做精主業、深耕專業,鍛造更多獨門絕技,努力成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世界隱形冠軍企業。
著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完善小微企業、初創企業支持制度和服務體系,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在細分市場形成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領先優勢,打造成為產業鏈重要節點的“配套專家”,暢通企業梯級培育機制,推動成千上萬家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小巨人”企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