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朱建民
化工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性產業,也是制造強國及國防工業發展的關鍵保障,在全球科技和高端產業的高速發展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統計,2019年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場總額達到3700億美元,產量約為8500萬噸。因此,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搶占這一戰略制高點。
目前,美歐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在全球化工新材料產業中占據領先地位,世界化工新材料龍頭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僅美國、日本和德國這三個國家,就占據了全球化工新材料領域的絕大部分的高端牌號和利潤。例如,日、美、德6家企業占全球碳纖維產能70%以上,日本3家企業占全球液晶背光源發光材料產量的90%以上,工程塑料以美國、德國的生產企業為主,特種橡膠日本、美國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國務院成立了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相關部門出臺了《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一系列產業政策,積極推動我國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中國石化聯合會圍繞制造強國戰略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在推動化工新材料創新平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產學研用相結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引導、鼓勵、激發廣大新材料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促進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起步還比較晚,與西方發達的美歐日等國家相比,我國在化工新材料的科技水平和產業化與應用程度上還存在著許多重大短板和嚴重不足:許多高端化工新材料產品供給嚴重不足、成為了卡脖子的短板,許多關鍵的原料產業鏈供應鏈無法配套,新材料的企業規模小創新能力弱產品單一,自主創新能力水平和人才隊伍以及機制體系亟待加強,相關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稅收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無論是高質量發展制造強國,還是國家安全戰略,都對化工新材料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中全會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睘槲覈ば虏牧峡萍紕撔屡c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為此,對我國十四五期間化工新材料科技創新與產業規劃發展建議如下:
1、面向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努力攻克一批補短板技術。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產業發展瓶頸,集中力量補長“短板”,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推動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發α-烯烴及聚烯烴彈性體(POE)、茂金屬聚乙烯(mPE)、耐刺薄膜專用樹脂等高端聚烯烴材料生產技術;開發己二腈、聚苯醚、熱塑性聚酯(PBT)等通用及特種工程塑料關鍵中間體和產品;研制纖維用大絲束腈綸長絲等新型(特種)合成纖維;開發子午胎用高極性與高氣密性溴化丁基橡膠等新型(特種)合成橡膠;開發5G通信基站用核心覆銅板用樹脂材料等高端電子化學品。
2、緊跟國際前沿,搶占一批制高點技術。密切關注國際科技前沿,加強超前部署,構建先發優勢,在更多關鍵技術上努力實現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的原創核心技術。我們要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加強理論研究和基礎研究,突破一批新型催化、微反應等過程強化技術,開發一批新材料技術,搶占一批科技制高點。大力發展聚砜、聚苯砜、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電子特氣、電子級濕化學品、光刻膠、電子紙等高端電子化學品,加強石墨烯材料和3D打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研究。努力為我國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要利用國際、國內創新資源,積極培育和組建一批國家級和行業級創新中心。按照行業科技創新規劃,將領先科研院所和創新型企業組織起來,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產學研用創新平臺;積極開展同國外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為突破行業發展關鍵技術和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新鮮土壤,為產學研優勢集聚提供更大空間。進一步加快科研技術產業化速度和成果轉化,形成對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有力支撐。
4、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發展環境。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法律和政策文件,包括在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效益中的相關分配原則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有利于創新的法律政策環境正在不斷改善。我們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聽取企業和科研單位的意見,進一步出臺更加細化、更可操作的實施細則。特別是要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技術資料、商業秘密、對外合作等法律法規,增強企業守法意識,切實保障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產權化、商品化、產業化,提升行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從體制機制上充分釋放廣大企業和科技工作者創新活力和創新動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