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志棟 朱鵬 馮杰
今年以來,江蘇省泰興城區工業園區以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目標,強化特色產業集聚和產業生態培育,以創新與轉型聯動來提升產業質態、以集群與骨干共育來培植產業龍頭、以內整與外引并行來延展產業鏈條,強化園區“孵化、創業、產業”基地作用,將其打造成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和支撐服務業經濟繁榮的強大引擎。突出“創新”作用,不斷增強創新轉型的內生動力,引導創新要素競相匯聚。
按下“快進鍵”,在特色產業發展上下功夫
提升產業質態。鼓勵企業研發創新,以核心技術鞏固市場份額,確保科技活動經費每年增幅不低于5%。助力企業借梯登高,加強和航天十二院、中北大學、南京理工、東北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確保每年成果轉化不低于2個。聚焦企業高位嫁接,助力永昇空調和冰輪集團、中益科技和航天菲利華、寧輝鋰電池和深圳拓邦的深度合作,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升級釋放的動能助力企業由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全年確保新建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1-2家、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3-5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
培植產業龍頭。重點聚焦以中兵航聯、航空光電、展鑫電子等為龍頭構建軍民結合產業集群,以一鳴生物、治宇醫療、九石醫械等為龍頭構建醫療健康產業集群,以亞奎印刷、百成數碼、愛舍墻紙等為龍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集群,打造三大特色產業核心區。同時,緊盯長順創谷、雅創高科、金沙科技產業園、瑞泰機械、泰瑞航科技、聯動U谷等項目,做好中小微企業集群集聚的大文章。全年力爭培植工業開票銷售超10億元企業2家,超5億元企業3家,超2億元企業5家,超億元企業12家,確保培植1-2家企業上市。
延展產業鏈條。圍繞特色產業的上下游配套,定向鏈接本地產業,協同整個區域的快速和良性發展,同時突出特色產業核心產品需求,集中精力靶向招引關聯企業,進一步延展核心產業鏈條。在軍民結合產業發展上,拉長接粗艦船裝備、軍用復合材料、軍用電子元器件3根鏈條,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軍民結合);醫療健康產業發展上,培大育強高端智能醫療設備、健康食品、智慧醫療3根鏈條,創成聚力發展醫療健康的省級高新產業示范區;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上,重點聚焦數碼影像輸出、綠色包裝2根鏈條,創建國家級品牌。
打好“組合拳”,在項目實施推進上下功夫
多措并舉抓招商引資。城區工業園區將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切實推動招商引資實現更大跨越。實施前沿招商。把目光看向技術前沿,緊盯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把觸角伸到項目前沿,緊抓各類大賽、交流會的接觸機遇,吸納高新項目、助力高位嫁接,創建項目孵化的“泰興樣板”。實施聯合招商。與長順、雅居樂等專業招商機構組隊,探索“政府+公司”“政府+市場”新模式,并與更多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接,構建更廣泛的招商機構“朋友圈”。實施以商招商。加大與國企、央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強企業對接力度,瞄準產業溢出點和投資遷移線,努力吸引一批戰略性投資、戰略性項目、戰略性產業落地。緊盯展鑫電子、航空光電、聯東集團、天舟包裝等一批重大項目,全年確保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0個以上,其中外資項目2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5億元以上項目5個,特色產業關聯度70%,簽約轉化率50%。
雙管齊下抓項目建設。園區突出“全程”這個核心要求,將服務覆蓋至項目推進的每一個時段、每一個節點。對擬建項目,實行專人專班,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早開工、早建設;對在建項目,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加快推進,爭取早建成、早投產;對建成項目,采取“人盯人”的戰術,看緊盯牢不放,千方百計助力早達產、早達效。要建立健全“周點評、月排名、季問效”的工作機制,嚴格確保項目序時進度;黨政負責人掛鉤重大項目,實行責任包保,將解決問題的時效性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個人績效考核;駐項目聯絡員每周曬工作日志,當好“金牌店小二”,接受園區和項目投資方的雙重監督,倒逼項目服務的工作效果和改進提升。2021年確保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20個,特色產業關聯度50%,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5個,特色產業關聯度50%,達產達效率50%。
念好“融字訣”,在提升發展能級上下功夫
持續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對標高點,以人為本,打造“五星級服務型園區”,構筑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高地。同時,聚焦主責主業、強化經濟管理職能,按照“管委會+公司”模式,放寬選人視野,以崗定薪、優績優酬,開展全員素質提升行動,通過一系列培訓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的素質能力和水平,有效激勵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
實體運作興盛資產投資公司。重點聚焦“金融、基金、基建”三大業務板塊,為園區發展保駕護航。以創成雙A平臺為契機,通過資本運作及原有融資平臺授權管理,為園區重點支持、引導的項目投融資,緩解項目資金短缺問題,創設醫療健康產業引導資金;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積極尋求優質的運營伙伴,搭建合作平臺,共同參與園區開發建設,為經濟發展助力,為增強盈利能力奠定基礎;堅持特色產業核心區打造,確保“三縱三橫”(橫向:根思路、龍河路、銀杏路,縱向:興園路、振泰路、向榮路)全線貫通;啟動標準化廠房建設,確保2021年建成10萬平方米,容納入駐企業10家;打造園區大數據庫,通過數據的由多到精來實現流程的由繁向簡和施策的由慢及快,搭建數據實時監控、政企實時互聯、資源實時共享的平臺,構建智慧園區。
持續抓牢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把安全生產的工作重心放到車間、沉到一線,推動安全生產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加強監管、嚴格督查,寓服務于監管之中,有效指導企業開展隱患排查,推動問題整改。同時,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將企業安全隱患排查、安全培訓、安全生產投入、應急救援等工作落實到位,在消除監管盲區、化解風險隱患、壓降事故總量上打好攻堅戰、殲滅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