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新古田會議”上提出,要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并指出有本事是革命軍人履職盡責的核心要求,是擔當強軍使命的基本支撐,只有緊貼使命任務和時代要求,不斷磨礪打贏本領,才能在強軍實踐中肩負重任、建功立業。并強調當代革命軍人,必須按照能打勝仗要求錘煉能力素質,增長本事。
“有本事”是習主席對當代我軍人才觀擔當理念的重要拓展與務實推進,它把我黨“以用為本”人才觀理念推進到具體針對性和實踐落實性的根本,賦予新軍事人才明確的能力指向尺度和事業發展標準,為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新時代軍事領域的具體貫徹落實開辟了境界,明確了落實抓手。
一、“有本事”——把實現強軍目標作為根本追求,緊扣“強國”時代課題和“強軍”支撐技能的解決
習主席提出的“四有”要求,言簡意亥,簡約凝煉,僅用12個字就勾勒出新一代革命軍人應有的樣子和能力素質標準?!八挠小笔蔷o密聯系、相輔相成、內在統一的結構和能力體系,是對新形勢下我軍鑄魂育人目標的新概括、新定位、新闡釋,是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的強大指引,是落實能打仗、打勝仗要求的堅實支撐,也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最根本保證。
軍人的有本事,不僅指個人有本領、技能高,更要上升到有效履行軍隊使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落實“中國夢”“強國夢”、推進強軍目標實現的“大事”“要事”“難事”的“事情辦成為本”。因此,習主席提出和強調的“有本事”是一個扎實大格局、大思路、大規劃和大舉措,他所說的“本事”既繼承了歷史上“有本事”的傳統意義,更賦予“有本事”強烈的時代內涵和使命內涵,我認為習主席所強調的“有本事”,事關強軍目標能否實現、強軍之要能否落實、我們的責任使命能否落地的關鍵基石。當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思想,迫切需要緊緊抓住“四有”標準,牢牢把握“有本事”這個能打勝仗的關鍵環節,積極投身軍隊調整改革重大實踐,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防和軍隊的偉大事業,推向新的歷史起點和實踐高度。
習主席對軍人提出的“有本事”,核心要義是“素質過硬、能打勝仗”,是能有效推進強軍目標實現的實際本領。素質過硬是能打勝仗的基礎和路徑,胸懷全局是指站在整體和大局立場,把過硬素質推進到打勝仗深處的動力源泉。正像素質過硬并不表示必然能打勝仗和裝備優良也未必就一定會勝利一樣,只有真正深入實現強軍目標大局和融入“能打勝仗”使命需要的有本事,才是習主席所反復強調和要求的真正本事內涵。有本事不是孤立和靜止的,必須把其放在“四有”的目標體系中全面準確把握,放到落實習主席軍事戰略思想和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的具體推進中去發展和檢驗。這里有幾個關節點需要把握:一是需要有靈魂支撐的“本事”。有靈魂就是信念堅定、聽黨指揮。回顧我軍歷史,正是靠著“革命理想高于天”、“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堅定信仰,凝聚了無限的智慧和創造力,造就了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跡;二是需要有血性驅動的“本事”。其血性就是英勇頑強、敢于亮劍、不服軟、不服輸,不怕犧牲,血性與本事是克敵制勝利劍之雙刃;三是需要有品德滋養的“本事”。有品德就是情趣高尚,作為軍官要以上率下與以德服眾,作為士兵要品行端正和以德服民,這也是我黨歷來強調的,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的用人法寶。
二、“有本事”——直指“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之要,把教育訓練聚焦到軍事斗爭的實戰刀刃上
“有本事”是強軍興軍能打勝仗的關鍵支撐素質基石,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保證。也是我們干成任何事情和克服任何困難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要求。因此,在新形勢下深入學習研究和貫徹落實習主席“有本事”重大戰略思想,對實現“中國夢”“強國夢”、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對于搞好當前的調整改革,對于擔負起我們這一代革命軍人的歷史使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戰略意義和時代價值。
古人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衡量能不能建成一流軍隊,能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最終要看“能打仗、打勝仗“的實戰結果一一即本事的結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從政治制度、人員規模、體制編制、戰略戰術等方面進行戰爭研究、訓練準備,但歸根結底是要看單位和個人挑戰難題、突破困境的“本事”一一即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的扎實達成。習近平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說的也是硬在“有本事”上,硬在能勝任本職工作中,硬在能擔當起我們這一代革命軍人的神圣使命上。
習主席“有本事”人才關鍵核心思想,“本事”集中體現在目標層面是要明確“以什么事情”為根本面對;體現在實踐層面是要明確“以什么樣的人才和能力結構”為根本支撐;體現在結果層面是要明確“以達到什么樣的程度”為根本檢驗。有本事的人才核心和關鍵是要把最終干成所確立的“事”所需要的技能、本領及其精神準備與環境條件等等的動機初心與實戰結果的主客觀結晶?!坝斜臼隆睆膩矶际蔷唧w的而不是抽象的,干部和領導的本事就是要解決諸如“以什么標準用人”、“用哪些人”,“怎么使用人”,如何調動和發揮人各自擅長的技能和本領,聚集這些人哪些方面的資源和優勢,如何聚能合力、全力以赴,努力調動所能調動的一切積極因素,最終把事情辦好干精。
從堅定戰無不勝的導向來說,有本事反映和體現的是,能打勝仗對我軍建設發展動力結構、體系內涵和戰略推進等重大問題上的思想解放和認知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戰爭理論,特別是戰斗力發展理論在新形勢下的概括與發展的深入思想與闡釋?!?/span>
習主席提出的“有本事”是站在時代與歷史高度,對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和毛澤東人才思想,以及我們現行的人才標準都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繼承與實踐發展。習主席的這一觀點,已經把我黨我軍“德才兼備”“以用為本”人才理念推進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新起點上,特別是把毛澤東關于培養“又紅又?!备锩影嗳?,和鄧小平關于“專不一定紅,但紅必須要?!钡闹卮笏枷氲龋七M到了“以用為本”具體落實與成果檢驗階段。在今天看來,這就需要對什么樣的本事以及怎樣培養拓展本事的一個重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新發展與新探索。
三、“有本事”——突出問題難題導向,把重大問題發現與突出矛盾解決作為人才培養篩選機理
當前制約和阻礙軍隊履職盡責的因素和原因很多,但在這些制約條件和因素中,具體針對性的突破和戰勝矛盾與問題的本事不落實和不到位往往決定生死成敗,因此說,“有本事"是決定和引導矛盾突破和難題的解決的決定性環節。任何其他矛盾和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有本事”這個人才素質中的核心與關鍵保障,它是提高“能打仗、打勝仗”的戰斗能力和制勝本領的關鍵和制約開關?!?/span>
強調培養能打勝仗的人才方陣,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就必須培育要“有本事"一一敢于并善于挑戰和戰勝一切看似“不可能”的危機和困難,就要堅持以問題牽引、向問題開刀、把問題解決作為最重要、最關鍵的實際檢驗指標。無論是解決思想問題、作風問題、還是組織問題、技術問題,說到底都是對“有本事”的機遇與挑戰,衡量和檢驗。本事從哪里來,就從具體的矛盾和問題的發現、分析和解決中來。這是學本事、長本事、練本事、成本事的不二法門。
當前,隨著實戰化軍事斗爭準備的扎實推進,站在強軍精武、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不辱使命的時代要求和使命擔當岀發與落腳點,我們迫切需要的是能履職盡責、勝任崗位的有本事。能打勝仗的“本事”(即技能、本領)標準是隨著戰爭實踐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過去能打仗不等于現在能打仗,現在能打仗不等于永遠能打仗。當前,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加速演變,軍隊轉型持續推進,武器裝備不斷更新,如果官兵本領不及時“升級換代”“擴容改造”,就不能適應時代的新要求和戰場的新變化。信息化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每個戰位、每名官兵都是制勝的關鍵節點。任何一名官兵素質上的短板,都可能導致體系作戰能力的下降,甚至導致未來戰場的失敗。
“有本事”核心是聚焦能打勝仗要求,做到殺敵本領過硬,忠實履行使命,勝任崗位要求,出色完成任務。具體說,作為教員就要有能講好課的本事,作為研究員就要有出色的科研成果的本事,作為學員就要學有所獲、學以致用,用之能勝,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本事。作為領導干部就要有出色的組織領導和組織指揮完成各項任務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本領。總而言之,每一級領導、每一個行業、每一名軍人,都除了需要具備有共性本事外,更需要有勝任具體任務責任要求的針對性本事,這是更為具體和針對性的本事,是實現強軍目標和落實能打勝仗要求的本事基礎。
習主席“有本事”的重要思想,高度概括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和戰斗力理論的精髓與核心,它是把毛澤東主席關于培養又紅又專革命接班人理論,以及鄧小平同志專未必紅、但紅必須要專的重要思想,推進到一個新時代新階段?!坝斜臼隆奔仁菍κ虑椋ㄊ聵I)的聚焦,也是對技能和本領的整合,更是對目標和結果的檢驗。如果說實事求解決了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問題,那么,有本事將黨的實踐品格提出了明確標準。有本事是實現強國強軍戰略的落實要求和落實標準?!坝斜臼隆辈粌H一個抽象概念,又是一個人具體的能力素質體現,尤其在實際檢驗和實戰考核面前,軍人的本事是脫離不開實際、脫離不了戰場的。對于這一點,毛澤東同志“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話就說得非常透徹了,軍人的本事就是針對“能打勝仗”提供能量與保障來的,無數戰例和經驗都說明了一支軍隊、一個將領所需要的本事集中體現在能打勝仗、能戰勝敵人上,是奪取和保衛政權的特殊本領素質,也是軍人的榮譽和地位所在。
作為現代軍人來講,提升其“本事”的辦法和途徑只能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這里既有從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的使命擔當的需求中來,也有從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的摔打磨礪中來,還有從學習古今中外軍事思想和具體戰例的經驗教訓中總結思考得來。本事從哪里來,毛主席的那句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是戰爭年代,那么今天和平時期我們怎么辦?
比如,大家都在說要立足本職崗位精武強能。因為本職崗位是多種多樣的,“精武”到什么程度?“強能”到什么水平?都有具體而明確的標準,不是抽象的形容。特別是空軍部隊由航空、導彈、空降、通信、雷達、電子對抗、技術偵查、防化等多兵種組成,更不要說部隊類型多樣、專業崗位繁雜的具體需求,因此,有本事就既包含軍種兵種共性本事要求,而且更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具體分工崗位、專業、時段的有本事要求。本事是從解決問題、破除難題、戰勝困境,總結經驗教訓,經歷失敗與坎坷中不斷摸索和體悟出來的。這話對不對,肯定是非常對的,但如果離開具體的有針對性分析和探索,從解決什么具體問題、破解什么具體難題、戰勝什么樣的困境,以及怎樣戰勝等等環環緊逼的層層推進,就不能沖破“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困擾,一步一步把“立足本職崗位精武強能”的要求推進和落實到“能打仗、打勝仗”的客觀標準上。同樣,對于貫徹落實其它諸如“真打真準備”、“打鐵還需自身硬”“把好鋼用到刀刃上”等等的明確要求,都需要具體深入針對性連環追問。否則,就會出現“用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貫徹文件”的形式主義。要知道,本事的獲得與發展,是和事業緊密聯系的,是同解決問題和實現發展一同成長的。離開具體任務目標和問題導向,離開難題解決和困境突破,特別是離開“能打仗、打勝仗”的具體使命完成,一切所謂抽象的本事和水平,都是無用的,甚至有害的。不干正事,不解決問題,不實踐和推進強軍目標,本事就無所附著,也不可能有什么發展,更不會有什么意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