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毛志亮 通訊員 馮春
個人簡介
葉可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深圳先進院云計算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悉尼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云計算、大數據及網絡系統,在包括IEEE TC、TPDS、TCC等頂級國際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7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1300余次,單篇最高引用200余次,出版專著1本《DartCloud:云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共10余項。曾獲得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及三次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
【Q&A】
一、談談您來深圳先進院的感受?
深圳先進院是個干實事的好地方,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科研氛圍夠濃、工作節奏夠快。我曾在國內、澳大利亞、美國等不同的高校待過,發現深圳先進院是一個適合做事、出成果的好地方。身邊大部分都是年輕的科學家,平均年齡才32歲,大家都是意氣風發的,能夠乘風破浪、攻堅克難,取得豐碩成果。我覺得深圳先進院的黨員群體的整體風貌是非常好的,大家工作都非常努力,成果也非常出色。
二、您還記得入黨的情形嗎?
我是2007年10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到如今已經近14年了。我當時正在浙江大學讀本科,學校里大家加入黨組織的熱情很高,而且大家都很優秀,每年入黨的人數又比較有限,因此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要非常優秀才會被吸納入黨。所以,當時能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入黨,還是比較幸運的。之后我又被保送在本校繼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還有幸擔任了博士班級黨支部的副書記。
三、作為科研工作者,黨員身份給您帶來怎樣的正面影響?
入黨之后,我感覺自己的責任心更強,學習工作也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同時,更加關心黨的政策,特別是對國家急需的一些研究課題特別上心。
以我自己研究的領域來說,我研究計算機系統,平時主要做一些資源管理、調度優化方面的工作,以單點技術為主。但隨著國家對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的重視,近些年我有意識轉向做云原生操作系統基礎軟件。這是個新的前沿領域,研制難度大、國內基礎弱。2020年8月,云原生的核心模塊——“Docker容器”被列入管制清單,給國內科技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研制自主的云原生核心技術及系統平臺意義重大,而我們有幸在廣東省重點研發項目“芯片、軟件和計算”重點專項的支持下,牽頭組織國內優勢力量對自主可控的云原生操作系統基礎軟件開展聯合攻關,目前已取得很好的進展,階段性成果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
我想,這就是黨員身份帶給廣大黨員科技工作者的影響,我們更愿意、也更應做國家急需、難度更大的研究工作。
四、黨組織的何種精神讓您感受最深?
我覺得是攻堅克難、頑強拼搏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調研,考察湘江戰役紀念園時,說了一番話,我印象特別深刻。
他說:“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這樣才能不斷取得奇跡般的勝利。我們對實現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應該抱有這樣的必勝信念。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
的確,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作為中科院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員,同時作為共產黨的一員,我要毫無理由地肩負起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歷史使命,努力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更大貢獻。(深圳先進院供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