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渤海灣、大亞灣,我國三大石化產業聚集區近日都不太平靜。
三個出事地點、三大石油公司(包括美國康菲石油)盡管都極其低調的處置了火災和漏油事故。但密集的事故還是在行業內和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7月15日在回應中海油合作方康菲石油“漏油”事故時表示,石化行業的安全生產要年年講,月月講,時時講。
“三灣”險情
7月16日下午2時25分,中石油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的大連石化分公司三號港附近煉油裝置發生火災。
引發火災的原因是煉油設備上的閥門(1000萬噸常減壓蒸餾裝置換熱器)損毀,造成泄漏。據報道,有煉油廠人士稱,事發車間剛剛經過檢修。
大連石化分公司是中石油比較大的煉化廠,也是中國重要的石化產品出口和轉運基地之一。
一年前的7月16日晚6時20分,位于大連保稅區的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原油罐區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災。大火持續燃燒15個小時,現場發生了至少6次爆炸。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污染,直接損失在5億元以上。
最為巧合的是,今年發生火災的地方,與去年輸油管道爆炸事故地點,僅隔著一道海灣——大連灣。
而在5天前的7月11日,凌晨約4時,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區中海油惠州煉油廠失火。
據報道,從廣東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獲悉,11日4時10分,大亞灣石化區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油分公司運行三部400單元的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機械密封泄漏著火。
中海油惠州煉油項目是中國海油獨資興建的首個大型煉廠,位于惠州大亞灣開發區,以集中加工海洋高含酸重質原油為主,加工規模達1200萬噸/年,是目前中國單系列最大的煉油廠。其于2005年12月開工奠基,2009年6月全面投產。
廣東惠州大亞灣管委會14日中午發布消息稱,海洋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在中海油惠州煉油廠失火事故近海海域及海上排污口采集的海水樣本檢測化驗結果最終顯示,沒有造成海洋污染。
而在一個月前的6月17日,一則位于渤海灣區域的渤海油田發生溢油事故的微博信息更是迅速在社會上掀起輿論大波,演變成一場公共信任危機,有關溢油的謎案至今仍在發酵。
“溢油”真相不明
“溢油”事故緩慢的處理進程讓業界質疑聲四起。尤其是康菲石油合作方中海油的態度讓人疑惑。有專家表示,大型央企承擔責任的意識應該進一步強化。資源是國家的,投資也是國家的,作業方是康菲公司的,出了事故,那么中海油的責任是什么?
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以后,盡管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采取了一定措施基本控制住溢油產生,但該油田溢油事態并未得到完全控制,特別是一段時期以來溢油源排查和封堵工作進展緩慢。
鑒于當前蓬萊19-3油田溢油形勢的嚴重性、緊迫性和不可預見性,在質疑聲四起之時,7月13日,國家海洋局才責令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立即停止渤海蓬萊19-3油田B、C平臺的油氣生產作業活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徹底排查并切斷溢油源,徹底排查并消除再次發生溢油的風險。
對于此次事故,受訪專家一致表示有幾個謎題未解。首先溢油量仍然是個謎。
據國家海洋局發布的一組評估數據:溢油污染集中在蓬萊19-3油田周邊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已經致使面積為840平方千米的一類海水水質下降為劣四類海水,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千米。蓬萊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類平均濃度超過歷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濃度是歷史背景值的86.4倍。另一個謎題是溢油清理需要多久?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次溢油事故的清理善后工作難度非常大,而且其對該海域造成的環境影響至少將持續一年。
最為重要的是大家想知道溢油事故的真正原因?僅僅200多字的信息讓業內專家都搞不明白。
國家海洋局在7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蓬萊19-3油田溢油的原因,初步歸結為技術因素和操作不當。蓬萊19-3油田通過注水和巖屑回注,可能增加了平臺附近的地層壓力,為流體連通地層提供了能量,導致B平臺海底溢油,B平臺這種海底溢油類型在我國屬第一次發現,其原因仍需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C平臺在鉆井過程中發生井涌、側漏,從而導致了溢油發生。
康菲中國公司副總裁斯普瑞在7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分析溢油原因時表示:B平臺滲油來自海底的天然形成斷層,C平臺經勘察發現是一口井出現了滲透,不排除有人為因素導致。
安全規劃提上日程
大連灣、大亞灣和渤海灣是我國三個重要的石化產業聚集區。石化產業也發展成為了遼寧、廣東、天津等地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近年來,我國要求化工企業進園區,但正如業內人士的比喻,那就是把幾十個彈藥庫集中在一起。其中只要有一家企業由于疏忽引發安全事故,其后果就可能引爆多個彈藥庫。因此,對于化工園區來說,其生存的首要條件就是安全。
業內專家指出,近年來,化工園區快速發展,導致園區確實存在著整體安全規劃缺乏合理性、園區內企業準入機制不健全,企業的不安全因素的相互影響等問題。
據了解,我國化工園區和帶有獨立化工板塊的工業園區發展迅速,不完全統計的數據顯示,現已有1200多個,除了西藏外,其它31個省(市、自治區)都有分布。近一半化工園區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有的地方把農田一推就建個園區,別說安全規劃,就連總體規劃都沒有。
但盡管我國化工園區已達到1200多個,但至今在國家層面竟然還沒有一部針對化工園區的安全規劃。
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委員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聯合會已開始做化工園區安全規劃,接了工信部的課題。”
石化聯合會相關負責人7月15日表示,“目前,世界強國還都是石化大國,我們不能因為極個別的安全事故而不發展石化產業,我們要時刻注重安全生產,與環境和諧相處,在此前提下來發展我們的石化產業。”
據了解,剛剛公布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南》中也對化工園區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開展化工園區安全管理研究,積極探索化工園區安全管理的模式,并提出化工園區安全規劃和安全準入條件的相關內容,推動安全距離不足、重大危險源過多或分散的現有化工企業逐步進區入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