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上半年正式收官,上市公司的中報預告也相繼出爐。總體來看,上半年A股市場總體呈現出區間震蕩走勢,內部分化明顯。指數方面,上半年滬指上漲3.4%,深成指年內上漲4.78%,滬深300指數年內漲幅不到1%,中證1000指數漲幅超過6%。值得一提的是,創業板指漲幅超過17%,不僅創出六年新高,漲幅更在全球主要指數中名列前茅。此外,科創50指數上半年漲幅14.01%,也位居前列。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已有149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中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率達到74.80%,其中業績預增的企業達到900家,扭虧企業210家,續盈企業9家。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上市公司生產經營一度受到影響,但隨著我國減稅降費、減免租金、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的實施,以及資本市場改革開放舉措不斷落地,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業績恢復強勁。這充分說明在國內需求穩步回升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發展韌性不斷增強,市場供需關系逐步改善,下半年上市公司經營水平有望延續暖意融融狀態。
多個行業景氣度高企
從行業角度看,報告期內,鋼鐵、化工、紡織等周期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鋼鐵行業方面,受益于下游地產、基建開工率提升,需求驅動鋼鐵類上市公司產銷量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在供需兩旺背景下,鋼鐵價格持續位于高位,噸鋼利潤處于較高水平。
例如,鞍鋼股份 (000898)預計,上半年共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億元,同比增長860%。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上半年,公司抓住鋼鐵市場復蘇的有利時機,努力提升效率,大力開拓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優化品種調整,嚴格精細管理,生產經營指標持續提升。
化工行業方面,原材料漲價驅動相關產品跟漲,疊加下游需求回升,不少上市公司開足馬力擴充產能,上半年產銷兩旺,持續處于高景氣周期。
以齊翔騰達 (002408)為例,公司預計,上半年共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26億元~16.40億元,同比增長200%~245%。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投資建設的20萬噸/年丁腈膠乳項目和20萬噸/年MMA項目已經全部建成投產。受經濟回暖影響,甲乙酮、順酐、丁腈膠乳等公司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保持高位,公司抓住產品漲價的有利時機,加大產品銷售力度。公司從國內、國外多渠道采購性價比高的原料,積極消除原材料漲價帶來的不利影響。
紡織行業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國產服裝品牌關閉虧損店面,采取一系列提質增效措施,疊加2020年同期基數較低及紡織服裝 “國潮”等利好影響,不少紡織類上市公司業績大增。
以森馬服飾 (002563)為例,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億元~7.2億元,同比增長2585.65%~3233.90%。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2020年上半年業績受疫情影響,基數較低。報告期內,公司業務實現恢復增長。
此外,受益于行業高景氣度、新項目投產等,汽車、電子元器件等產業鏈企業 “量價齊驅”,業績亮眼。
以汽車產業鏈為例,東安動力 (600178)表示,上半年受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帶動,公司本部銷售發動機25萬臺,同比增長59.89%,盈利能力提高;子公司東安汽發受益于主要客戶長安汽車發動機需求增加,且隨著疫情的緩解,對其他客戶的產品銷量增加,企業盈利能力改善。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加9000萬元~1.1億元,同比增長283.60%~346.62%。
再看電子元器件行業,受益于5G建設加速、消費電子及汽車電子需求增長等因素影響,集成電路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華天科技(002185)訂單飽滿,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7億元~6.3億元,同比增長113.50%~135.98%。
國資結構不斷優化調整
近年來,央企、國企的重組整合工作從點到面不斷深化,專業化整合的方向也已愈發清晰。從2021年上半年的情況看,無論是央企間的重組整合,還是資本市場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進行的并購,無不致力于國資布局結構優化調整。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按首次公告日并剔除交易失敗案例后,截至6月30日,A股市場共發生1220起公司并購事件,其中,涉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有377起,占比約三成。
從項目進度來看,在上述377起并購事件中,83起已完成,294起正在進行中。從具體的企業性質來看,涉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有92起、涉省屬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有157起、涉地市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有123起,還有5起涉其他國有上市公司。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借力資本市場推進國有企業的并購重組,一是因為資本市場估值相對透明、合理,且操作規范、成熟,是國有企業進行重組整合的 “主渠道”;二是上市公司有一套較為嚴格的內控制度與信息披露機制,疊加來自監管部門及第三方的外部監督,其法人治理結構相對完善;三是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及并購重組等工作,亦是地方政府部門轉換國資監管方式的需要。 “管資本”的前提是國有資本具有較高流動性,而國企上市或國企參與并購重組,其實就是國有資產“資本化” “證券化”的過程。
此外,吳剛梁表示,國有企業在推進并購重組的過程中,不能簡單 “拉郎配”,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注意控制并購風險,積極選擇與自身主責主業相符合的并購對象。同時,還要特別防止過度舉債、盲目擴張,要注重并購重組后的協同效應,防止 “整而不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