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毛志亮 通訊員 王歡
7月29日,“學史力行 合作共贏”深圳國有企業與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發展推介會——龍華區專場,在大浪時尚小鎮成功舉辦。推介會上,全市首批“深圳股份合作公司改革發展講師團”正式成立;15家市屬國企、6家區屬國企及48家股份合作公司簽署56份合作意向協議;深圳能源集團等6家市屬國企與新田新豪股份等6家公司,正式開啟黨建結對共建之路。值得關注的是,龍華區股份合作公司數字博物館也在當天開館。這既是深圳市對龍華區集體經濟發展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龍華區集體經濟改革創新的一個生動縮影。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龍華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抓“雙區驅動”重大戰略機遇,依靠黨建引領,持續創新、示范先行,走出了一條黨建與發展互融互促的奮進之路,形成了集體經濟發展“新范式”,有力推動國有企業與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20年底,龍華區共有股份合作公司169家,股民2.71萬人;掌控土地 20平方公里,約占全區面積的10.87%;合計總資產231.51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9.05%;納稅總額2.81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83.83%,實現對龍華區稅收和財政貢獻翻一番。
勇于探索,構建集資監管新格局
數字龍華,集資賦能。龍華區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創新實踐,形成了“一條主線、兩個抓手、三類扶持、四大監管、五項成效”的集資監管工作格局,引導股份合作公司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動力,深入推動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條主線”即緊緊圍繞“發展”主線。全面深化改革,促進股份合作公司多元化、市場化運作,加快實現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皟蓚€抓手”即“一手抓監管,一手抓扶持”。構建“平臺+制度”體系,搭建綜合監管系統平臺,出臺“1+8”配套制度,全方位監管股份合作公司人財物的流動狀況;修訂《龍華區扶持股份合作公司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完善資金扶持體系,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三類扶持”即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為依據,重點開展獎勵先進、鼓勵轉型、幫扶欠發達“三類扶持”。截至2020年底,全區累計撥付專項扶持資金4億余元,其中,撥付1.17億元抗疫獎勵資金支持城中村聯防聯控,撥付每家職業經理人試點公司100萬元扶持發展專項資金,撥付每名職業經理人15萬元工資補貼,撥付200萬元獎勵清湖公司設立全市首家由股份合作公司獨立出資的小額貸款公司,每年撥付約3000萬元給予欠發達公司社保補貼。“四大監管”即搭建集體資產管理、財務實時監控、集體資產交易、電子證照管理“四大系統”平臺,實現對股份合作公司線上實時監管。在全市率先推行大額資金在線監管功能,先行先試對股份合作公司銀行賬戶及大額資金支付行為進行事前監控,動態監管全區639個公司銀行賬戶約72億元資金的流向。2020年,累計通過綜合監管平臺完成交易525宗,成交金額83.35億元,增值13.95億元,平均增值率20.10%,集體資產進一步保值增值。
探索新路徑,取得新成績。龍華區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探索股份合作公司轉型發展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案,通過“一條主線、兩個抓手、三類扶持、四大監管”,形成了“五項成效”。一是黨建引領集體經濟規范化發展。在全市率先發布《關于加強股份合作公司黨的建設和領導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導股份合作公司開展換屆選舉,全面實現“三個100%”,即一級股份合作公司集資委主任100%由社區黨委書記或街道下派干部兼任,二級股份合作公司集資委主任100%由社區黨委班子成員兼任,集資委委員100%由社區黨委提名、街道黨工委選任,切實發揮社區黨委決策監管作用。二是規范性文件助力集體產業空間釋放。出臺《龍華區股份合作公司集體用地土地使用權交易管理辦法》,在全市率先要求集體用地土地使用權交易全面實行公開招標,進一步規范城市更新等集體土地合作開發項目審查工作。區國資局成立以來,累計審查土地合作項目66個,推動約209.1萬平方米集體土地開發建設。三是集體資產處置速度創全市紀錄。創新“政府主導+國企運營+股份公司參與”機制,全力推動梅觀創新走廊土地整備利益統籌項目落地,僅用60天完成項目所涉集體資產處置,創下全市最快紀錄。四是“精準滴灌、指揮棒式、目標導向”資金扶持釋放政策紅利。針對股份合作公司實際發展需要和訴求,分類設置扶持資金,引導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五是國企、集企攜手共進,合作成果遍地開花。促成市屬國企與龍華股份合作公司在城市更新、生態環保、控停違建等方面開展合作,盤活集體資產資源。
聚焦優勢,彰顯集體經濟新氣象
破難題、重創新、見實效。龍華區共有6個街道辦事處,圍繞集體經濟改革發展目標,立足不同基礎和資源,各揚所長、各美其美,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比學趕超的壯大集體經濟生動局面。
觀湖街道強化陣地建設。觀湖轄區現有股份合作公司37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動作用,率先在新田社區建立全市首家集體經濟黨群服務中心,探索設立“集體經濟發展榜”和“社區綜合治理榜”兩榜展示廳、股民議事廳等12個功能區。探索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形成松元廈公司“1+6”產業轉型升級試點、新田公司控停違建改保障房、下圍公司土地整備利益統籌等一批頗有探索性的試點項目。
民治街道圍繞北站布局商業服務都市核心。民治轄區現有股份合作公司20家,各股份公司依托深圳北站戰略布局,11個更新項目納入更新單元計劃。民治第三工業區規劃建成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打造北站商務中心區的門戶標桿性城市綜合體。星河傳奇商廈靠近深圳北站商務片區,通過引進國際品牌希爾頓旗下酒店,填補北站片區多年沒有高品質酒店的空白。
龍華街道推動股份合作公司轉型升級。龍華轄區現有股份合作公司18家,通過深挖城市更新、轉型發展潛力,實現集體經濟快速升級。參與城市更新拓展發展空間,列入城市更新計劃項目20個,更新范圍面積約80萬平方米。轉型升級形成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清湖公司投資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經營效益良好,三聯、弓村、郭嚇等公司成功引入“大潤發”“天虹”等優質品牌商場進駐,油松公司與深圳市壹玖捌零油松產業園有限公司合作將老舊工業廠房轉型升級為特色產業園區,打造區域特色產業品牌。
大浪街道用活抓手壯大集體經濟。大浪轄區現有股份合作公司23家,已完成集體土地合作更新項目約50個。以龍華區股份合作公司轉型暨職業經理人試點項目為抓手,赤嶺頭自營物業管理項目和下嶺排城市更新項目蒸蒸日上。以城市更新項目為抓手,上橫朗第四工業區、華聯工業區等被選為龍華區“一街道一園區”改造升級項目,浪口寶龍城市更新項目被選為街道級試點項目。以國企統租統管為抓手,石凹公司與龍華投資控股合作,將石凹第二工業園區作為大浪時尚學院用房和時尚小鎮的配套產業空間。
福城街道釋放集中連片產業空間。福城轄區現有股份合作公司26家,2020年,引導4家公司參與龍華人才安居土地整備利益統籌項目,推進29萬平方米土地、8.36萬平方米建筑物合作;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首推8家公司資產近16億元回遷住宅進行產權轉讓,建立福城產業服務平臺APP;引入大型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推動轄區產業升級,引入財務、法律等專業咨詢顧問協助科學決策。丹坑房地產開發公司及物業管理公司項目,成為龍華區股份合作公司轉型升級發展暨職業經理人區級試點、竹村公司“人才街區項目”轉型升級項目為街道級試點。
觀瀾街道攜手市屬國企推進城市更新項目。觀瀾轄區現有股份合作公司45家,以萬安堂公司為代表通過參與開發項目,總資產增長10余倍。探索與國有企業合作發展新路徑,蚌嶺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蚌嶺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大布巷公司與龍華人才安居共同參與福城觀瀾產業地塊土地整備利益統籌項目;多家公司成立物業公司,探索轉型發展,桂花公司現代物業管理項目被選為龍華區試點項目。
促進社區集體經濟健康穩定、實現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是一個重大課題。龍華區國資局(集資局)作為集體經濟管理部門,在加速股份合作公司轉型升級過程中,著力打造龍華集體經濟發展“新范式”,大力推動挖掘龍華區股份合作公司與國有企業合作項目,舉辦合作發展推介會集中推介,積極融入深圳國企與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發展浪潮,切實履行職責職能,有力推動全區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龍華區委副書記、區長雷衛華表示,龍華區將繼續積極搭建合作共贏平臺,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各自優勢,探索國有集體經濟合作發展新模式,奮力打造股份合作公司與國有企業合作發展的“龍華特色”“龍華品牌”,為加快構建龍華“一圈一區三廊”區域發展格局,實現“全面建設數字龍華,加速建成中軸新城,高標準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區”的宏偉目標注入強勁動力。(主辦方供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