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yè)報 毛志亮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國風雅韻,亙古延綿。9月10日,《泱泱國風·代代相傳--新國風音樂會》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小劇場精彩上演。本場演出由聚橙劇院、深圳市古琴昆曲研究會共同出品。深圳(谷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谷風琴舍、谷風九歌樂團共同承辦。
與傳統(tǒng)的國風演出不同,本場音樂會融匯中西,將古琴、洞簫、昆曲表演、弦歌、京劇念白等與鋼琴、大提琴、小提琴、打擊樂置于同一舞臺空間展演,跨越文化的界限,穿越時間的桎梏,既東方又西方,既古典又現(xiàn)代。氣韻美與古典美交相輝映,打造了一行新國風音樂會的破壁之旅。
活動現(xiàn)場,音樂藝術(shù)家們身著水墨風傳統(tǒng)服飾表演,搭配簡練的舞臺,講究的燈光,加之細節(jié)點綴,為觀眾營造出一種超然且賦有哲思的美學意境。高山流水遇知音,春江滄海憶故人。穿越時空的千年曲,薪火相傳澤后人。
演出曲目兼收并蓄、多元并包:既有傳承千百年的古曲《神人暢》《流水》《憶故人》《春江花月夜》《驚夢·山坡羊》等,也不乏當代經(jīng)典,如譚盾作曲的《越人歌》、黃霑代表作《滄海一聲笑》等,還有熱門影視劇音樂《軍師聯(lián)盟之虎嘯龍吟》……在配器選擇上,既有古琴獨奏、洞簫獨奏,也有大提琴、古琴合奏,還有古琴與大提琴、小提琴、打擊樂的跨界合奏。
據(jù)了解,參與本場演出的音樂藝術(shù)家以年輕人為主,他們畢業(yè)于星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等專業(yè)院校,本著對音樂的滿腔赤誠,公益參演本場演出,為深圳市民奉獻一場高水準的音樂會。
正所謂,古韻千年生生不息,青春演繹與古為新。青年古琴藝術(shù)家、深圳市古琴昆曲研究會會長羅紫涵說:“本場演出在9月10日教師節(jié)舉行,寓意致敬經(jīng)典文化、致敬偉大時代、致敬高尚師者!”她同時表示,谷風樂團全體演員都非常年輕,是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
羅紫涵擔綱了當晚演出的“開幕者”,古琴獨奏《神人暢》和《流水》令觀眾驚嘆不已。作為深圳市古琴昆曲研究會會長,羅紫涵致力于推廣傳播以及傳承傳統(tǒng)文化,尤其將古琴這一古老而經(jīng)典的代表文化在深圳這片年輕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為深圳文化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據(jù)悉,羅紫涵也是本場音樂會的總策劃、音樂總監(jiān)以及主力演員。
觀眾劉小姐在看完演出后十分激動,她評價說,節(jié)目融合多種元素,包括古典、流行,形式新穎,視覺效果好,如臨一幅恢宏的山水畫卷。“和我印象中中規(guī)中矩的國風音樂會完全不同,這場音樂會感覺青春氣十足,音樂耳熟能詳蕩氣回腸,又新意十足,很有求新求變的深圳精神。”
臨近中秋,音樂會中不少表達花好月圓、千里相思的古曲也獲得了觀眾極大的共鳴。觀眾張先生說:“這場音樂會讓我想起了遠方的親人,有點淚目。”觀眾李小姐則告訴記者,弦音雅韻令她感受到古典之美,“我覺得應該放慢腳步,抬頭看看月亮,給親人打打電話,把時間留給家人和自己。”(主辦方供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