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文化軟實力如何變為硬支撐?第二屆工業文化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發表時間:2021-10-28 10:30
分享到:
中國工業報 余娜
  10月24日,第二屆工業文化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首屆魅力工業旅游“五糧液杯”短視頻大賽發布活動在京舉辦。
  
  論壇結合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積極探討促進工業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路徑,通過思維碰撞,鏈接古今工業文明智慧、拉近工業生產與消費。論壇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指導,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支持,中國工業報社主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清華大學工業文化研究院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毅中發表《淺談中國工業文化的內涵》的演講。李毅中表示,應以史為鑒、認識規律,探索踐行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領導中國工業走過了艱苦卓絕、曲折前行的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新型工業化。工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仍起支撐、帶動和保障作用。”李毅中說。
  李毅中強調,應弘揚中國工業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振興中華的精神,以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為特征的時代精神,以及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管理機構、行業、企業,企業家和從業者,要堅定職責和操守。
  李毅中同時指出,要發展工業文化藝術。工業經濟活動豐富多彩,是文學藝術的源泉。但現實情況是工業文學藝術作品匱乏。建議解除“不好寫、寫不好、不寫為好”的顧慮,深入到企業、工廠及礦山。應宣傳“工業是立國之本、制造業是強國之基”,創作優秀作品。應宣傳工業的支撐、帶動、保障作用,反映、描繪、謳歌波瀾壯闊、坎坷不平的工業歷程。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發表《數字化轉型驅動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演講。朱宏任表示,今年以來,在多方面努力下,我國宏觀經濟總體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工業經濟總體延續了恢復性態勢。從今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看,制造業企業數量增加、利潤占比上升,呈現“脫虛返實”跡象。2021中國企業500強中的制造業企業達到249家,比上年增加11家,逆轉了前兩年制造業企業數量減少的態勢;服務業176家,比上年減少5家;其他行業75家,比上年減少6家。
  “不過,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平衡、不確定因素值得關注。一是新冠疫情發展趨勢不明;二是大宗原材料商品價格上漲;三是部分重要零部件供應不足;四是電力、煤炭等能源供應短缺;五是對外經貿關系不穩;六是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困難與挑戰倒逼企業堅守信息、信念、信心,加快數字化轉型。”朱宏任分析,“‘十四五’規劃以專篇形式部署數字經濟,為智慧企業建設指明了方向。中企聯成立智慧企業推進委,積極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企業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張偉杰發表《“十四五”推動工業文化發展的形勢與思路》的演講。張偉杰介紹,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印發《關于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五年來,各地各部門積極推動工作落地落實,工業文化全方位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應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投資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推動工業文化重大項目建設;鼓勵地方積極完善支持政策,開展工業旅游、工業研學、產融合作、工業遺產和老舊廠房保護利用等試點示范;各部門加強統籌協調,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制度、政策、標準的協調對接,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推動工業文化發展的工作機制,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十四五’期間推動工業文化發展的實施細則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合力推進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張偉杰表示。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胡正榮發表《構建工業文化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提升中國特色工業軟實力》的演講。胡正榮表示,工業文化發展正處于新動能、新思維的轉換期。新動能涵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技術動能,以市場化、場景化、垂直化、下沉化為代表的市場動能,以及以政策導向為主的政策動能。新思維則包括互聯網思維、移動互聯網思維和全媒體思維三個方面。
  “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創造力。伴隨工業文化創造力的提升,工業文化的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升。”胡正榮說。
  
  中國工業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徐金寶表示,工業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工業文化是提升中國工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長期以來,我國工業領域孕育了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工業文化典型,積淀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愛國敬業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特點的工業文化精神,也涌現了諸如中國航天、華為、大疆、格力、海爾等一大批創新文化精神的代表性企業。這些示范力量正在引領我國工業文化建設不斷跨上新高度。
  “在主流媒體中,中國工業報率先推出工業文化和工業設計周刊,積極參與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國家工業遺產畫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持的《中國工業史》編撰工作。2019年,中國工業報社在江蘇省鎮江市成功主辦‘首屆工業文化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工業遺產保護峰會’。2020年開始,中國工業報社通過參與國家工業遺產發布、現場經驗交流、新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和渠道,持續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宣傳推介。”徐金寶說。
  
  南京晨光一八六五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莉萍在《百年金陵制造,一座1865!》的演講中介紹,金陵制造局這處國家工業遺產已成為南京的文化新地標,在保護和利用中,其體內制造業的血液一直流淌,并通過創意融合等形式在南京的明城墻外、秦淮河畔綻放新的光芒。
  “156年來,金陵制造局跨越三個世紀,其所承載的富國強軍、自強不息的精神卻一直沒有改變,并一直傳承和延續了下來。我們將以滿滿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切實做好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管理,挖掘遺產價值,積極對外展示,講好文化故事,彰顯品牌價值。”趙莉萍說。
  
  常州運河五號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玲發表以《常州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工業旅游——大運河畔的文旅主力軍》為題的演講。據其介紹,常州運河五號創意街區位于常州市鐘樓區三堡街,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常州段南岸,前身為創辦于1932年的常州恒源暢廠,是常州早期機器織布廠之一。
  “保護與利用結合,建設特色工業文化旅游新景點。通過‘搶救、保護、利用’的辦法,我們對辦公樓、老車間等開展保護性修繕,摒棄了簡單的拆除、推翻、另起爐灶,打造了能夠激起市民、游客記憶的全天候慢生活、工業休閑沉浸體驗街區。文旅與產業相融合,創新路徑提高工業旅游附加值。我們充分利用‘文旅+’資源,挖掘工業遺存消費價值,將文化產業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不僅帶來了經濟收益,而且更好地服務社會,增加就業。政府與市場合力,做好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樣本。”林玲表示。
  論壇上,首屆魅力工業旅游暨“五糧杯”短視頻大賽結果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公司等10家企業的遺產項目上榜“十大魅力工業遺產”;青島啤酒博物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等15家單位上榜“魅力工業博物館”;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上榜“魅力工業旅游企業品牌榜樣”;珠海羅西尼表業有限公司、歐詩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工業園項目上榜“魅力工業旅游園區小鎮榜樣”;中國核聚變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等12家單位的講解員上榜“魅力工業旅游最美講解員”。
  “五糧液杯”短視頻大賽的金獎作品,來自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單位;銀獎作品來自秦皇島電力博物館、盈趣科技等15家企業;銅獎作品來自奧康鞋業等15家企業;有18家企業的作品獲得了優秀獎。
  
  論壇上還發布了《國家工業遺產(第三批)》畫冊。受工信部委托,中國工業報社攜手相關機構匯編出版了《國家工業遺產(第一、二批)》,畫冊獲得了良好反響。在此基礎上,中國工業報社對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的典型案例與先進經驗進行了精心匯編,形成《國家工業遺產(第三批)》。
  《國家工業遺產(第三批)》畫冊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工業遺產的歷史發展、核心物項、人物故事,以及遺產項目在轉型發展、業態重構、助力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為各地進一步促進工業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參考借鑒。全書中英文雙語呈現,內含大量首發的珍貴資料,頗具研究和收藏價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同時也為了擴大傳播,論壇采用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截至發稿已有近7萬人在線觀看了活動直播。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