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蕾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11月4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新聞發布會,由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江蘇銀保監局等多個部門,共同起草了《關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任務目標、序時進度、職能分工等方面對江蘇綠色金融發展做出科學、系統規劃。
據了解,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共分為十部分30條,簡稱“綠金30條”。主要體現在八個方面如:明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領域;搭建綠色金融基礎性制度框架;積極培育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完善綠色金融機構體系;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建立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健全綠色金融風險防控機制等。
據悉,今年剛印發的江蘇省“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用專門章節對“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美麗江蘇建設”進行部署。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綠色信貸余額1.43萬億元,同比增長29.4%,占各項貸款余額比例為8.6%。今年1—9月,全省發行綠色金融債券70億元,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83.75億元,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綠色PPP發展位居全國前列。
綠色貸款、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初步形成。“環保貸”“節水貸”等品牌政銀金融產品影響力不斷擴大,江蘇銀行作為國內城商行首家赤道銀行,推出全國首筆再貸款支持、掛鉤碳賬戶綠色貸款產品—“蘇碳融”;蘇州人保財險落地全省首單綠色建筑性能責任保險;江蘇首單碳中和債券—蘇州高新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成功發行。江蘇金融租賃發行境內首只國內外雙重認證的綠色債券(總規模10億元);引入國家支持節能減排的優惠資金,發行綠色金融債,合作成立400億元的生態環保產業基金。
省財政出資6億元設立目標規模20億元的省土壤污染防治投資基金,出資12億元參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省碳達峰碳中和投資基金正在準備進行子基金招募。省政府投資基金累計設立環保類子基金6支,總規模61.98億元,已投資項目43個、投資金額27.71億元,支持了一批環保治理項目和優質節能環保企業。全省綠色PPP項目總投資超千億元。
南京江北新區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創新促進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探索綠色發展的“江北路徑”。環責險“無錫模式”深入推進,累計參保企業超過1.06萬家次,承擔責任風險100.36億元;累計保費收入1.53億元,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一。宜興市針對產業特點和金改創建主題,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制定電線電纜行業和環保裝備制造業兩個行業綠色標準,并將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增長情況作為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專項考評內容之一。泰興市在省內率先制定《企業融資綠色評級辦法》和《項目融資認定辦法》兩項認定標準,形成全省首個地方性綠色金融標準。
下一步,還會將綠色金融工作納入省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金融辦)牽頭,省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強化對省、市、縣三級綠色金融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建立全省綠色金融工作督辦通報制度,定期通報各地區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探索在設區市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指標中納入綠色金融因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