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監管重拳打擊的 “煤超瘋”影響,以及受大宗商品連續暴跌影響,前段時間,A股周期板塊集體重挫,煤炭股上演 “跌停潮”。而這種情況似乎在11月3日有所緩解。隨著三季報披露,已回調多日的煤炭板塊有所回暖,截至當日 (3日)收盤,兗州煤業觸及漲停,昊華能源、平煤股份紛紛跟漲。
不過,受煤炭價格暴漲后遺癥影響,煤炭企業三季報普遍取得了業績大幅增長,但需要購買高價煤炭發電的火電企業三季報卻與煤炭企業形成鮮明的對比,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火電板塊歸母凈利潤虧損101.64億元,使得煤電企業的業績 “蹺蹺板”又一次上演。
“‘市場煤,計劃電’這一煤與電不同的定價機制,是導致煤電企業業績 ‘蹺蹺板’效應的根本原因。”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雖然多年以來上網電價市場化程度提高了不少,但是 “市場煤,計劃電”的煤與電不同的定價機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煤價的波動自然也就成了影響煤電企業業績的 “蹺蹺板”。
業績飄紅,煤企盈利大增
三季度,煤炭板塊賺足了關注,煤企三季度盈利大增。據悉,在煤炭板塊已披露三季報的36家上市公司中,34家歸母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其中近半實現翻番。
10月29日,兗州煤業 (600188)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實現營業收入1050.36億元,凈利潤115.32億元;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17.59億元,同比增長139.69%。報告期內,兗州煤業煤炭、煤化工等主導產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勢頭,第三季度盈利達到54.90億元,創出單季經營業績的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同時同步披露更名公告稱,公司中文名稱擬由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 “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股證券簡稱擬由 “兗州煤業”變更為 “兗礦能源”。
昊華能源 (601101)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80億元,同比增長80.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87億元,同比增長1146.00%。而煤炭價格上漲,使得昊華能源營收大增的同時,稅金及其他附加費用也相應大增。昊華能源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應交稅費同比大增146.6%,主要原因是煤價大漲帶來公司營收大增,從而致使報告期末公司待交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資源稅較期初增加。另外,預收煤款、應交稅費的增加也導致公司流動負債同比大增284.97%。
除此之外,從行業盈利情況來看,排在首、末位的煤炭企業,凈利相差巨大。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神華 (601088)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潤407.51億元,是第二名陜西煤業 (601225)的2.8倍。具體看來,陜西煤業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142.57億元,與中國神華相差265億元。而除去凈利潤虧損的安源煤業 (600397)、鄭州煤電 (600121)、ST平能 (000780)外,最后一名的遼寧能源 (600758)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潤僅0.08億元,與中國神華相差逾400億元。
高煤價壓制,火電企業虧損重
“動力煤的接連漲價,導致燃煤火力發電企業成本高啟,甚至是虧損狀態,煤與電的矛盾在三季度更是突出,由此帶來了最近的電價改革措施。”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表示。
高煤價壓制下,雖然需求旺盛保障火電發電空間,但板塊業績依然出現明顯虧損,毛利層面僅實現微利。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火電板塊業績同比減少13.23%,而在三季度業績虧損的影響下,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下滑幅度擴大到69.28%。其中,大型火電公司華能國際 (600011)、華電國際 (600027)、大唐發電 (601991)、京能電力(600578)等單季度虧損均超過10億元,35家火電公司中僅有11家實現盈利,其他24家單季業績虧損,虧損面近7成。
10月26日,華能國際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98.899億元,同比增長16.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4.9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36.57億元。
京能電力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52.92億元,同比增長6.84%,歸母凈利潤虧損16.08億元,同比減少225.7%。其中,公司三季度凈利虧損13.08億元,同比減少398.39%。
大唐發電2021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47.54億元,同比增加1.21%;凈利潤虧損16.23億元,同比下滑281.86%。值得一提是,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為16.36億元,這意味著,大唐發電幾乎虧掉了半年的凈利。對此,公司表示,受煤炭價格上漲的影響,公司營業成本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
政策發力,煤電問題現轉機
為解決 “燃煤之急”,政策端頻頻發力。自10月19日以來,國家發改委連發17文調控煤價。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文表示,隨著全國煤炭產量持續增長和電煤裝車快速增加,11月份以來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庫存日均增加160萬噸,存煤水平快速提升。11月5日,電煤裝車6.5萬車,同比增長39%;電煤供大于耗182萬噸,電廠存煤達到1.16億噸,可用20天。
與此同時,多家煤炭企業主動下調坑口煤價。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伊泰集團、蒙泰集團、匯能集團和興隆集團等企業,主動下調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售價至1000元/噸以下。另外,在近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召開的會議上,全國10多家主要煤炭企業紛紛表態跟進,主動將主產地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格降至每噸1000元以下。從市場監測情況看,10月下旬以來,全國坑口、港口煤價均大幅下降,隨著后期煤炭產量提升,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將進一步改善。
“電廠燃煤問題”在密集的政策之下開始出現好轉,國家發改委3日發文稱,電廠存煤突破1.1億噸。文章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全力推動煤炭增產增供,加強產運需銜接,不斷提高電煤供應和調運能力,10月份以來,全國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存煤水平快速提升。11月2日,全國電廠存煤突破1.1億噸,較9月底增加超過3100萬噸。尤其是10月19日以來,電廠供煤屢創新高,供煤大于耗煤最高達到230萬噸,電廠存煤快速攀升,將有力保障發電供熱用煤需求,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而市場也對煤、電持樂觀態度。祁海珅認為, “四季度的電力板塊的業績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國家在穩定煤價方面的措施和力度比較大,電價改革也就是用戶電費上漲,對于電力板塊的業績會起到很好的拉升作用。在 ‘雙碳減排’目標下,煤炭行業的偏緊供應格局應該會存續一段時間,業績表現和國家的管控政策關聯較大,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總體應該不會很差,畢竟下游需求旺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