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 馬 艷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志愿者得到的評價是 “一張最美的城市名片”。這是志愿者們用出色的服務,為奧運盛會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得到的美譽。
北京冬奧會前,為了讓約1.9萬名賽會志愿者能夠順利合格上崗,北京冬奧組委設計了四個階段的培訓體系,由志愿者部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指導高校和場館,對志愿者進行了系統性強、特色鮮明的培訓。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培養了一支志愿者培訓師隊伍,在打造 “最美名片”的同時,為北京冬奧會又增添了一筆寶貴財富。
精心設計建立培訓體系
冬奧會的舉辦讓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個 “雙奧之城”,這也對志愿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比,北京冬奧會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兩地三賽區辦賽的客觀情況。
為了培訓好賽會志愿者,北京冬奧組委通過頂層設計,建立了通用培訓、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的四階段培訓體系,由志愿者部統籌負責,規劃了疫情防控和扶殘助殘專項培訓,并面向志愿者經理、冬奧志愿者培訓師和骨干志愿者等重點人群進行了系列專題培訓,還創新開展了志愿者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
據了解,在通用培訓階段,志愿者部推出在線培訓、線下培訓和實踐鍛煉三個環節的內容。在線培訓依托北京冬奧組委信息與知識管理平臺 (IKM)展開,志愿者部開發制作了視頻課件,并為其配套了文字講義和在線題庫。線下培訓和實踐鍛煉由志愿者來源高校組織實施,他們發揮學校場地、學科專業等優勢,進行了疫情防控、扶殘助殘、志愿禮儀、外語口語等強化培訓,組織開展國際形勢、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等主題教育。據統計,95所志愿者來源高校平均在校內組織開展了不少于10場的線下培訓活動。
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是提升志愿者服務水平的關鍵。到目前為止,40余個冬奧場館以及運行團隊均已開始了對志愿者的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考慮到一些場館無法開展大規模線下培訓活動,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幫助場館與高校對接,將部分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 “前置”到高校內進行,預計這些培訓將在2022年1月底完成。
線上課程經過反復打磨
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工作人員表示,為保障志愿者線上培訓的水準,視頻課件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志愿者部在方案制訂、大綱編寫、講義溝通、拍攝錄制、后期制作、視頻審查等各個環節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創新。
據介紹,志愿者部為線上培訓開發了23門必修課程,并提供了部分選修課程。必修課程涵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行為規范三類內容。在講義編寫階段,他們多次召開工作調度會,從賽會志愿者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課程內容,確立講授角度。所有課程的講義,都經過了反復推敲和精心打磨。課程規劃堅持問題導向,每門課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在課程設計方面,志愿者部堅持形式生動化、學習碎片化的原則,設立專門的錄課室,以電視節目的制作手法,通過圖文聲像并茂、實景演示等形式,力求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志愿者部還協調冬奧場館、酒店和奧林匹克公共區等,進行實地拍攝,確保拍攝效果。比如他們協調國家速滑館,拍攝 《冰雪運動概述》里熱身啦啦操的鏡頭;協調北京市公交公司派來公交巴士,協助拍攝殘疾人上下公交車的鏡頭。可以說,為了保證課程制作的高水準,很多人都在背后付出了辛勞。
為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學習特點,培訓課程中的每門課都被劃分成數個15~20分鐘的小節,每個小節內容都相對獨立,成為一套系統、完善的體系,也為后續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做好了鋪墊和準備。
在視頻課件制作完成之后,志愿者部還進行了IKM平臺的上線測試。每一門課都要進行系統嚴格的測試,查驗題庫是否按照要求配置,考試能否正常提交,課程通過的難度大小,考試達到分數線后是否顯示課程通過等等,事無巨細。此外,在志愿者培訓賬號開通后,工作人員每天還要回復志愿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并協調IKM平臺技術支持人員查詢解決。
多種方式打造 “最美名片”
據了解,為了將志愿者打造成為北京冬奧會的 “最美名片”,冬奧組委志愿者部除了吸取2008年奧運會的經驗,還根據我國冰雪運動基礎相對薄弱、冰雪運動志愿服務經驗相對不足的現實,設置了系列培訓課程,涵蓋冬奧會歷史、崗位技能、冰雪運動常識、防寒防凍知識等內容,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專業志愿者是賽事重要的服務力量,對他們進行專項培訓必不可少。在志愿者部的統籌下,頒獎禮儀領域志愿者進行了為期50余天的封閉強化訓練;奧林匹克大家庭、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反興奮劑領域的志愿者在學校內接受了線下培訓;技術、體育、醫療服務等業務領域志愿者的培訓結合測試活動,發揮各場館業務領域經理的作用,以講授與演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媒體運行、語言服務等業務領域志愿者則通過在線的方式接受了專項培訓。
在2021年10月開始舉行的 “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前后,志愿者部還對志愿者進行了賽前培訓和賽后督導。比如,在國家速滑館舉行測試賽前,志愿者部召集專家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高校,對志愿者培訓方案進行了審議,并讓大家對國家速滑館開展好志愿者培訓工作提出建議。
測試賽結束后,志愿者部培訓督導工作組與36名志愿者代表和7位帶隊老師開了6次座談會,并對7位業務領域經理和志愿者經理進行了一對一深度訪談。志愿者部還面向參加測試活動的志愿者、志愿者使用方和志愿者服務對象分別發放了調查問卷,主要從基本信息、通用培訓、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等5個方面開展調研,使整個冬奧志愿者工作更加規范、任務更加明確。
此外,冬奧志愿者培訓還與 “奔向冬奧”主題活動相結合,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在京冀兩地高校開展的冬奧知識闖關、服務技能PK、冰雪項目體驗等活動,吸引了很多師生參與。由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和志愿者部共同舉辦的北京冬奧宣講團走進百所高校系列宣講活動,也在校園內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冬奧志愿者培訓師成為 “火種”
據介紹,志愿者部在制發 《賽會志愿者培訓工作方案》的基礎上,針對各階段、各專項培訓工作的特點,先后制發了 《賽會志愿者通用培訓實施方案》 《賽會志愿者專業培訓工作方案》 《賽會志愿者疫情防控專項培訓工作方案》 《關于加強賽會志愿者扶殘助殘專項培訓工作的意見》和 《賽會志愿者培訓督導評估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使賽會志愿者培訓政策體系更加完善,保障了志愿者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志愿者部在培訓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兩地三賽區在培訓中師資力量不足、水平不均衡的問題。為此,志愿者部邀請北京、河北兩地高校派遣優秀教師,于2021年5月參加了志愿禮儀、扶殘助殘、應急救護三期培訓師候選人培訓班。目前,這一培訓機制已為京冀兩地高校培養了270余名冬奧志愿者培訓師,他們成為各高校線下培訓的主要師資力量,并作為志愿服務的 “火種”,照亮未來的志愿者之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