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是工藝美術產業大省。2021年全省工藝美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4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28.68億元;累計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9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526人,均位居全國前列。為了高質量發展工藝美術產業,1月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第10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定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2月18日,福建省工信廳召開《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新聞發布會,陳傳芳副廳長及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回答了媒體提問。
悠久而獨特的福建工藝美術
福建省工藝美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品種多樣、技藝精湛,主要有雕塑(包括石雕、木雕、玉雕等)、漆藝、工藝陶瓷、工藝花畫、竹草藤編織、金屬工藝品、抽紗刺繡、戲裝道具、民間工藝品等13大類、100多個品種。已形成福州壽山石雕、漆藝、木根雕,泉州惠安石雕、德化工藝陶瓷,莆田木雕、銀飾、珠寶玉器、仙游古典工藝家具,廈門漆線雕,南平建盞,寧德銀飾等各具特色、相對集中的文化區域品牌,創建了福州“中國壽山石雕之都”、泉州“中國工藝美術之都”、莆田“中國木雕之城”等一批國家特色區域品牌,德化陶瓷、惠安石雕、仙游古典家具、安溪藤鐵等躋身世界工藝美術之都行列。
福建省的福州、泉州、莆田等市已成為全國工藝美術重點產區,其中福州市金銀首飾行業加快培育福輝珠寶、德城集團等龍頭企業,全市現有生產加工企業30多家,銷售企業60多家,以閩侯閩興編織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竹木藤鐵件工藝品已初具規模,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近10家;泉州市現有工藝制品企業6000多家,規上企業407家,德化陶瓷、安溪藤鐵、惠安石雕、永春制香等區域產業優勢明顯;莆田市現有工藝美術規上企業272家,擁有三福、魯藝、華名華居、華昌珠寶、六六福等一批知名企業,打造形成了“仙作”“上塘銀飾”“鴛鴦金樓”等區域品牌,高端紅木家具市場占全國70%,是全國三大銀飾交易市場之一、三大油畫產業基地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沉香檀香木雕交易集散地。
近年來福建省工藝美術行業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如產品結構層次還不高,地區發展不平衡、缺乏技術創新公共平臺、品牌創造力以及品牌文化塑造意識還不夠強等。
保護和發展并重
《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自2011年施行以來已經有10年時間,對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中部分條款與當前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有些內容與國家《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尚未有效銜接。為此,2020年福建省啟動了《辦法》的修訂,并多次廣泛征集相關部門、行業組織、院校、企業、專家、從業人員的意見建議。
修訂后的《辦法》分為總則、評審認定、保護傳承、發展促進、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共7章45條。
“《辦法》進一步加大了對我省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傳承、促進發展政策措施和監督管理力度。”陳傳芳表示。
在行業管理主體職責方面,《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和相關部門監管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部門是傳統工藝美術主管部門,負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的協調、指導、監督管理等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相關工作;傳統工藝美術相關行業協會、學會、科研機構以及中介服務機構,協助做好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工作。
為了適應“放管服”改革需要,在評審認定方面,《辦法》對省工藝美術大師、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工藝美術珍品、工藝美術名人的評審認定作了較大改革。做到了體現“下得去”、確保“接得住”、實現“管的好”以及解決新頒稱號、證書含金量問題。
針對目前福建省工藝美術部分行業面臨著專業人才斷層、技藝傳承斷代等問題,《辦法》設置了“保護傳承”章節。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保護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被認定為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的,可以使用由評審認定機構統一制發的省傳統工藝美術標志;對工藝美術大師開展創作給予支持,并對保護基地、展館和工作室建設、帶徒授藝、補助津貼、知識產權保護、珍稀礦產資源和天然原材料的規劃保護等作了規定。
為更好保護和促進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發展,《辦法》專門增設了“發展促進”章節,體現政府對工藝美術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明確各級政府應當加大對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的資金支持,應當完善產業園區、特色區域、交易市場、行業智庫的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品牌宣傳、制定行業標準等工作,應當支持工藝美術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為加強監督管理,保障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辦法》規定了對采取不正當手段取得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省工藝美術珍品證書、省工藝美術大師、名人稱號的法律責任;規定了冒用省傳統工藝美術標志、工藝美術大師署名、個人標識的,依照著作、商標等相關法律規定處罰;規定了主管部門、相關單位和評審認定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有關規定的法律責任。
“《辦法》的出臺使得全省各地、相關部門、各行業組織采取的措施有了法律規定和制度基礎,有利于推動我省工藝美術的保護、傳承和高質量發展。”福建省工信廳傅玉聰處長表示。
從《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改為《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會上有媒體對此提出了疑問。
“本次修訂我們在原《辦法》的基礎上,專門新增一章‘發展促進’章節,進一步要求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傳統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力度,從資金支持、產業集群、園區建設、智庫建設、技改提升、人才培養、交易平臺、品牌宣傳、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促進產業發展,做到保護與發展并重,因此將標題改為《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福建省工信廳薛安添處長作了解釋。
為工藝美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修訂的最主要的內容是關于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及技藝、工藝美術珍品、工藝美術大師、名人的評審認定下放給評審認定工作機構,不再由政府部門評選,那么如何保證評審認定工作的公正權威?
福建省工信廳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本次修訂是在國家下放工藝美術大師評審的基礎上,根據福建省實際,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而作出的修訂。《辦法》將省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工藝美術珍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四項評審認定工作全部下放給評審認定機構。同時,對評審下放至評審認定機構后如何“管得好”進行了法律層面的規范。
《福建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出臺是福建省工藝美術行業的一件大事。陳傳芳表示,下一步,省工信廳將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好新出臺的《辦法》,加大宣傳力度,加快評審認定機構的培育,做好省工藝美術大師、名人等評審認定工作的有序下放和無縫銜接。加強對省工藝美術大師、名人評審認定工作的指導監管,確保評審認定工作公平、公正、有序、權威,以名師帶名縣、名企、名品,推動福建省工藝美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吳麗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