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 劉 英
最近,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出臺 《重慶市創建 “設計之都”行動方案》 (下稱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功創建 “設計之都”, 建成15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50家以上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設計服務收入突破100億元。
為推動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業設計與鄉村振興、城市更新、文化藝術、美好生活等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特色類示范城市, 《行動方案》以提高設計創新能力為主線,對標“設計之都”創建標準,實施工業設計主體、人才、活動、載體、生態建設五大行動,大力優化工業設計發展環境,加強產業載體和產業生態建設,著力推動工業設計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的全鏈條設計產業集群,推動工業設計成為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的重要聯通基礎。
設計服務收入將破百億元
《行動方案》提出,以國家工業設計特色類示范城市建設為基礎,到2025年,重慶計劃建成5家以上市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擇優培育1家有特色方向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建成15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50家以上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設計服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計劃建成重慶設計公園、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重慶工業設計總部基地等多個重點設計園區,聚集工業設計相關機構和企業500家以上。
在設計人才培育方面, 《行動方案》提出將推動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院校建成一批一流設計學院,培養和引進多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人才,培養1000名以上本地工業設計師,推動具有工業設計專業職稱人員超過500人。
另外,重慶每年還將舉辦行業活動5場以上,吸引一批國際知名機構落戶,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設計服務外包市場進行布局和做好出口,擴大 “重慶好設計”影響力。
開展五大行動
為實現上述目標, 《行動方案》提出五項重點任務,包括壯大市場主體、引育專業人才、塑造設計品牌、培育載體平臺和構建設計生態。
市場主體壯大行動。鼓勵和引導企業重視設計創新,新培育認定一批國家級和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完善工業設計研究院布局,圍繞優勢和支柱產業鼓勵各類機構聯合組建市場化運作的研究院,從中擇優創建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加快專業設計企業培育,引進一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的國內外知名工業設計企業,引導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分離研發設計機構,成立獨立運營的設計企業,鼓勵在岸工業設計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開展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支持設計工作室等各類小微企業發展,培育一批特色明顯、服務優質的工業設計企業,創建國內領先的工業設計服務品牌。
專業人才引育行動。強化人才支撐,完善人才引育體系,深入開展工業設計專業職稱評價工作,創新工業設計人才成長激勵機制,支持將工業設計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選拔范圍,同等享受各級人才政策待遇。加大高端設計人才引進力度,鼓勵國內外設計人才來渝就業或設立設計機構。加強設計學科建設,支持市內高等院校結合 “新工科” “新文科”建設,推廣CDIO(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工程教育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工業設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鼓勵中小學開展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啟蒙教育。支持國家級和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研究院以及各類設計園區 (平臺)建設制造業工業設計實訓基地。充分發揮重慶市制造業人才服務中心、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等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工業設計人才培育,著力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視野的復合型工業設計人才。
品牌活動塑造行動。發揮活動品牌效應,打造高層次交流平臺,辦好山頂設計獎、智博杯工業設計大賽、工業設計創新成果展、中國制造業設計大會、川渝工業設計節等系列活動,形成 “一獎、一賽、一展、一會、一節”活動品牌。加強工業設計領域對外合作,積極推進與歐美、日韓、 “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和地區,以及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的交流與合作,鼓勵企業和設計師積極參加國內外知名工業設計獎項、展會等活動,不斷提升重慶工業設計影響力。
載體平臺培育行動。優化空間布局,引導工業設計集聚發展,形成以兩江新區悅來片區為核心承載地,沙坪壩區、渝中區、巴南區等多個區縣為支撐的 “1+N”產業協同發展布局。重點支持重慶設計公園、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重慶工業設計總部基地等集聚區項目,打造一批工業設計生態家園。加強和完善檢驗檢測、3D打印、數字化設計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豬八戒、忽米網、洛客等互聯網平臺優勢,大力發展眾創設計、眾包設計、用戶參與設計、云設計、網絡協同設計等新型模式,促進設計資源開放共享。
設計生態構建行動。構建 “工業設計+”生態,推動工業設計與鄉村振興、城市更新、文化藝術、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等緊密結合,建設一批 “工業設計+”試點示范項目。提升工業設計服務能力,發展全生命周期設計,推動工業設計服務從產品設計拓展到系統設計、服務設計、綠色設計等領域,延伸設計服務鏈條,提升工業設計全價值鏈和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深化工業設計與智能制造、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創新應用,培育設計創新發展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將出臺專項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聚焦 “設計之都”創建工作的重點領域、環節和項目,重慶市級財政每年安排資金予以支持;鼓勵區縣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形成市、區縣聯動支持機制等。
相關鏈接
“設計之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城市的七大主題榮譽稱號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創立于2004年,分為手工藝與民間藝術、媒體藝術、電影、設計、美食、文學和音樂七個創意領域,致力于促進將創意視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因素的城市之間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是分享城市發展經驗、凸顯城市設計資源、提升城市世界知名度、為城市創造全球發展機遇的重要平臺。目前,該網絡擁有來自90個國家的295個成員城市,中國已有16個城市在網,其中北京、深圳、上海、武漢4個城市相繼成功入選為 “設計之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