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熾強
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鮮明特征,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攬全局、站高謀遠,圍繞綠色發展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酒業是貫穿一二三產業的傳統食品制造業。近年來,建設零碳酒企、推進釀酒行業綠色生態轉型成為酒行業的重點關注話題。
瀘州市是中國白酒釀造名城,擁有世界一流的“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白酒(食品)產業作為瀘州支柱產業之一,是瀘州市七大產業鏈中的“第一鏈”,肩負著引領帶動瀘州七大產業鏈全面建設、引領帶動瀘州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在做大做強瀘州白酒產業生態鏈,引領帶動瀘州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瀘州白酒產業在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綠色節能等方面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家“雙碳”戰略提出后,在瀘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導和積極倡導下,瀘州釀酒業積極響應,許多酒企將“雙碳”目標列入自身發展規劃,探索白酒生產用能新模式,打造“零碳酒企”,通過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等措施,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進釀酒行業綠色生態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在瀘州市龍馬潭區內藏老宅酒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內,工人師傅正在改造建設一套2500kw谷電相變儲能系統。公司負責人劉國和介紹,公司以前釀酒采用的是天然氣鍋爐生產蒸汽后直接供生產線使用,成本高且尾氣排放環保壓力大。現在引進的谷電相變儲能系統后,配置一臺額定蒸發量為3噸/小時的電鍋爐和一套遠程蒸汽蓄能PLC自動控制系統,利用23:00至7:00谷段時間,實現夜間直接使用10.2噸蒸汽、儲存8噸蒸汽白天使用的能力。在完全滿足全天生產需求的同時,還將大大減少碳排放。如果按照全年300天生產計算,年使用蒸氣量約為5460噸,改造后蒸汽成本約150元/蒸噸,較使用天然氣每蒸噸節約成本達130元以上,全年可節約70萬元左右,在大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09噸,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據悉,谷電相變儲能技術是根據蒸汽能量梯級利用原理研發的蒸汽儲能整套技術,從而實現蒸汽儲能控制的一項高科技技術,并利用夜晚廉價的谷電生產和儲存高溫高壓蒸汽供企業使用,蒸汽和飽和水之間,通過汽液雙相轉化產生汽化潛熱及顯熱的物理過程,來實現吸收熱量或者排出熱量,增加儲能能力,可利用蒸汽溫度可達到200度以上,幫助企業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和減少碳排放,最終實現企業的零碳經濟。
據了解,目前攻克這一項技術并進行規模應用的,是一家名為四川慶川能源有限公司的四川本土企業。該公司致力于儲能技術研究,已在儲能及能源利用等相關領域取得一系列專利,填補了國內外多項技術空白。公司負責人徐毅受訪時表示,瀘州有各類釀酒企業近千家,所需蒸汽若全部實施谷電相變儲能技術改造,全年可利用谷電約40億kwh,每年可為全市酒類企業節約蒸汽成本約7億元。實現酒企蒸汽能源達到零碳排放,每年可節約標煤超過165萬噸,可減少CO2排放約411萬噸,若按照碳交易價格50元/噸計算,可實現碳交易規模約20550萬元。瀘州擁有龐大的白酒生產企業集群,若規模實施本技術,可對瀘州市在節能、環保方面起到標桿作用。下一步,公司將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加快推進技術市場應用,助力更多瀘州釀酒企業改造白酒釀造環節中的蒸汽供應系統,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在節約能源成本的同時達到“零碳生產”,促進企業高效、低碳、綠色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相繼出臺,綠色低碳發展儼然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瀘州市也將以創新引領和技術升級為核心,著眼構建綠色生產制造發展體系,進一步優化白酒產業綠色發展方式,倡導白酒釀造企業生產用能轉型升級,推動白酒釀造向智能化、低碳化、綠色化升級,堅持工業經濟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共同保衛碧水藍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