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江蘇省江陰高新區召開一季度例會暨經濟運行分析會。今年以來,高新區上下勠力同心、團結拼搏、負壓奮進,守牢了疫情防線、穩住了經濟發展、推進了項目建設、攻堅了央督整改,實現了疫情影響之下的首季“開門紅”。
江陰市副市長、江陰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顧文瑜要求,全區上下既要統籌兼顧又要加快發展,千方百計把因為疫情失去的時間奪回來、耽擱的進度搶回來、落下的任務補回來,確保實現“雙過半”、贏取“雙勝利”。
他要求,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緊盯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全力落實好應檢盡檢、應接盡接、應隔盡隔、應防盡防,堅決織密織牢高新區的疫情防線。
全力抓好企業運行,保重點。對骨干企業、規上企業、優勢成長性企業等重點關注、著重走訪,確保企業穩定生產。要優政策,及時兌付已具備條件的扶持政策,同時盡快研究出臺高新區層面的紓困政策,提振企業發展信心。要控風險,密切關注困難企業運行情況,妥善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全力抓好指標監測。穩產值、穩投資、穩稅收、穩外貿,每月每季開展指標調度,狠抓指標達標不放松,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全力抓好項目建設。樹立“項目招引一刻也不能停、項目建設一天也不能等”的鮮明導向,扎實開展項目攻堅。又快又好招項目。堅持項目量質并舉,重點招引支撐性強、引領性強、科創型強的優質項目。又快又實建項目。加快建立“項目土地、環境容量、能耗總量”三個數據庫,全力化解要素制約、抓好投資入庫、提升項目“五率”。
全力抓好科技創新。抓實創新載體建設,重點建設一批“科創+產業+金融”的個性化定制載體,加快打造集公共服務、科技金融、孵化加速、成果轉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科創綜合體。要抓牢創新主體引育。一手抓對內挖潛,一手抓對外引育,積極招引一批成熟高企,做大高企隊伍。要抓緊創新平臺搭建。按照“一主導產業一研究院”模式,啟動建設一批新型科創研發機構,并健全完善相應的考核標準。抓優創新生態。辦好創新活動、完善人才保障,努力營造優質高效的科創生態圈。
全力抓好園區“工改”。堅定不移做好園區工改各項工作,不斷拓展發展空間、促進產業轉型、提升畝均效益。做優規劃,以現有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結合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優化全區域的整體規劃和重點片區規劃,做到系統謀劃、總體推進、有序實施。制定計劃,明確每年“工改”的推進計劃,細化“工改”內容、拆遷區域和時間節點,全力攻堅推進。做好資金保障,提前統籌謀劃“工改”資金的平衡,高效用好專項資金,全力保障“工改”項目落地。攻堅推進,盡快排定拆遷計劃,做到“定一塊、拆一塊、凈一塊、用一塊”。探索利用市場化手段來推動園區的改造和運營工作。
同時,全力抓好民生保障。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理念,抓緊推進老小區改造、學校等一批年初排定的民生工程,確保各項民生事業保質保量嚴格實施到位。
為了做好今后的工作,顧文瑜強調,要提升“五種能力”:提升科學決策能力。堅持著眼長遠謀大勢、緊貼實際常調研、善于統籌彈鋼琴,做到會決策、能決策、敢決策;提升專業技術能力。積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政策、拓展新業務,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提升敢于擔當能力。堅定必勝信心、負起敢為擔當,敢啃“硬骨頭”、敢當“攻堅手”、敢于“爭第一”,共同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提升應急處置能力。面對突發風險和緊急情況,要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匯報、第一時間處置,及時平息事態,避免小事拖大;提升廉潔干事能力。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人管起,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干事、清清白白為官。(俞靜 陳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