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軋鋼帶是廣西鋼鐵集團的暢銷產品
防城港鋼鐵基地的“5G云上鋼廠”工作室
鋼鐵等傳統產業,是現代文明的基礎,工業制造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強調,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鋼鐵產業作為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以下簡稱“東興試驗區”)的傳統支柱產業,寄托著厚望,承載著重任,發展空間巨大。東興試驗區緊扣建設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定位,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理念,深入開展轉型升級和補鏈延鏈強鏈專項行動,推動鋼鐵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1年,該試驗區鋼鐵全行業產值實現1075.2億元,鋼材產量1832.14萬噸。今年一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6.7%,鋼材產量累計完成517.05萬噸。
1、創新驅動 加快高端化發展
5月19日,防城港鋼鐵基地冷軋廠,隨著機器的一陣陣轟鳴聲,一卷卷冷軋鋼帶生產出來。該廠冷軋鋼帶表面質量好、尺寸精度高、機械性能和工藝優越,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建筑、家具、電器等行業,是廣西鋼鐵集團主導的一款中高端暢銷產品,長期主導華南市場。
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采用國內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大力度生產中高端產品。“桂萬鋼”作為該公司發展的第一品牌,廣泛地應用于海邊城市建筑、海洋工程、海底隧道等建設,產品銷售網絡遍及廣西、廣東、海南、貴州、云南、福建等地,是多個國家重點工程、省市重點工程項目指定鋼筋供應品牌。
東興試驗區堅持創新引領,著力延伸鋼鐵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擴大產業規模,做大做強盛隆冶金、廣西鋼鐵等龍頭企業,加快布局、創新發展汽車用鋼、合金新材料、特種鋼、海洋工程用鋼等鋼鐵上下游產業,以及先進裝備制造、金屬制品、建筑用鋼結構等耗鋼產業,逐步完成從普通建筑材到中高端工業材的轉型升級,形成了以廣西鋼鐵、盛隆冶金等龍頭企業為主,天地和、榕鼎、神龍等中下游重點企業協同發展的臨港鋼鐵產業集群。
近兩年,東興試驗區引進鋼鐵下游產業鏈加工項目30多個,涵蓋鋼構件、鍍鋅板、彩涂板、工業管材、標準件、集裝箱等多個領域,鋼鐵產業鏈不斷完善,鋼鐵產業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迅速轉變,高端供給能力持續提升,產品附加值大幅度提升。比如,天地和、神龍公司、榕鼎等鋼鐵下游項目能消化東興試驗區現有的熱軋卷板產能,還可將鋼鐵產品的附加值提高1000-2500元/噸。
2、低碳導向 加快綠色化發展
5月16日,記者在防城港鋼鐵基地看到,剛投入使用的廣西鋼鐵焦化廠1號煙囪煙道氣脫硫脫硝工程,正在對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進行處理。該項目作為廣西鋼鐵基地環保重點項目,總投資5000多萬元,采用“SDS脫硫+中低溫SCR脫硝+余熱回收”工藝,使得整體的煙氣量處理能力高達70萬Nm3/h。項目整體投入使用后,實現焦爐煙道氣和干熄焦環境除塵煙氣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為沿海基地豎起“綠色屏障”。
3月31日,全球首臺高效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在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正式并網發電。作為全球首個高效超臨界煤氣發電項目,盛隆公司將煤氣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為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典范。近年來,該公司投資30多億元用于環保設施的改進和完善,建成了廢水循環利用、廢渣綜合利用、煤氣發電、余壓余熱發電、蒸汽發電、干熄焦發電等循環經濟項目,環保成效顯著,獲批“自治區級綠色工廠”。
東興試驗區扎實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和支持鋼鐵產業節能和減排技術改造,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做大做強綠色制造業。制定《防城港市再生金屬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力爭到2023年廢鋼加工能力1000萬噸左右。出臺《防城港市再生鋼鐵原料綜合利用產業扶持政策實施暫行辦法》,增加廢鋼加工資源化綜合利用,扶持港俊等廢鋼加工企業加快發展。指導督促盛隆公司等重點用能企業加快淘汰更換落后機電設備。推進建設盛隆公司等重點能耗企業余熱余壓利用、電機能效提升、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改造工程,企業能效不斷提高。
3、數字化轉型 加快智能化發展
5月16日下午,記者在防城港鋼鐵基地看見,工人在“5G云上鋼廠”工作室遠程操控“5G無人天車”。他剛按下控制鍵,“5G無人天車”隨即猶如“精靈”般來回穿梭,智能放下吊鉤,精準吊起20噸重鋼卷,穩穩吊到貨車上,再運往200米外的碼頭,整個過程行云流水。
與此同時,“5G+AI+云眼”焊縫質檢系統高效運轉,檢測鋼卷焊接質量情況。此前人工焊縫抽檢每個產品至少需要2分多鐘,“5G+AI+云眼”焊縫質檢系統上線后,產品從檢測完成到結果顯示只要1.5秒,效率提升了上百倍。
東興試驗區推動鋼鐵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數字化、智能化防城港鋼鐵基地。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廣西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利用“5G+云+AI”等新基建技術,對鋼鐵生產全流程進行一系列創新應用的孵化,完成了防城港鋼鐵基地11個業務場景的升級改造,打造了“5G云上鋼廠”。利用“5G+云+AI”等技術優化生產流程,進一步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一方面借助5G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等特點,實現廣西鋼鐵生產數據的上傳下達,推動企業各環節的少人化、無人化,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移動云對生產數據的存儲、計算、分析和決策,實現企業運營的自動化、智能化。
東興試驗區通過信息技術與創新驅動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建設步伐,進一步強化基礎裝備、優化生產管控、深化數字應用,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全國首個“云上鋼廠”落戶防城港鋼鐵基地,是“中國智造”在東興試驗區鋼鐵行業的具體落實,對提升傳統產業智能化水平具有里程碑意義。防城港鋼鐵基地“5G無人天車”項目入選2021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成效報告》“5G+工業互聯網”典型案例,典型經驗獲全國復制推廣。廣西鋼鐵集團成為國家級“聯網工業企業”試點單位。
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黨工委書記、防城港市市長黃江表示,東興試驗區將著力強鏈提質,推動打造三千億級鋼鐵產業:打造千億級廣西鋼鐵基地。抓好現有產線滿負荷生產,推動3號高爐建設,推進柳鋼多元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打造千億級廣西盛隆鋼材生產基地。推進盛隆技改第二階段、廣盛高強鋼等在建項目,建成投運北部灣金屬材料交易中心;打造千億級高端金屬材料精深加工生態產業園區。以大馬聯鋼600萬噸鋼坯深加工為基礎,謀劃引進一批汽車板材、船舶用鋼、冷軋高強鋼筋等項目。(文章轉載自:廣西日報 苑長軍 文/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