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曹雅麗
近日,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明確加快推動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6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有關負責人對《南沙方案》作出解讀。
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南沙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合作平臺之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表示,《南沙方案》是推進南沙建設的基礎性文件,這個方案共包括7大部分26條。以2025年、2035年為時間節點,提出了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公共服務水平、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分階段目標,明確了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和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五方面任務。
“《南沙方案》的出臺,有利于引領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有利于進一步強化航運、貿易、金融、國際交往等綜合服務功能,攜手港澳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在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戰略性平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郭蘭峰表示。
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廣州南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重大合作平臺。
“橫琴側重服務澳門,前海著眼支持香港,共同推動粵港澳合作向縱深推進。”郭蘭峰說,《南沙方案》突出“粵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兩個關鍵,特別強調與港澳協同,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郭蘭峰強調,橫琴、前海、南沙三個平臺在戰略定位上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目的都是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探索、積累經驗,“以點帶面”,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從而拓展港澳發展空間,支持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積極加大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力度
在南沙的發展歷程中,金融服務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是一個亮點,也是本次南沙方案的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人民銀行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州南沙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積極加大金融支持南沙高質量發展力度,助推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為立足灣區、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
在頂層設計方面,推出南沙金改15條、《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等金融支持的專項文件。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去年10月正式開通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為包括南沙在內的大灣區居民拓寬跨境理財渠道。在便利跨境投融資方面,外匯局去年11月在南沙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推出13項具體措施;自由貿易賬戶、跨境資金池業務等也陸續在南沙落地。在融資租賃方面,大力推動融資租賃行業集聚和創新發展、飛機跨境轉租賃等多項創新業務在南沙落地。在綠色金融方面,廣州期貨交易所在南沙掛牌,積極探索碳排放權、電力、新能源金屬等綠色發展類期貨產品,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在風險防范方面,支持南沙建設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不斷增強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防控能力。
“總體來看,南沙金融業已經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僅僅七八年前,南沙的金融是一張白紙,金融業增加值在2015年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到2021年已經達到171.5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上升到8.05%,累計落戶的金融企業飛速增長到6650家左右,七年內增長54倍,金融業納稅額在2016到2021年年均增長率將近60%。”王信表示。
王信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南沙現代金融產業的發展,持續推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各項創新措施落地,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開放條件下的風險防控水平,為南沙打造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在大灣區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攜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南沙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優勢,加強與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的承載區,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南沙方案》對面向世界也作出了明確要求,接下來南沙將如何協同港澳進一步推進制度型開放?
對此,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表示,總體方案將面向世界作為南沙發展的重要戰略定位之一,要求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國際合作競爭中發揮引領作用,攜手港澳建成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門戶。
“接下來,我們要準確把握南沙面向世界這個開放導向,著眼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好大灣區制度創新高地、對外開放門戶和綜合服務樞紐的作用,聯動港澳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不斷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張虎表示。
張虎指出,要著重強化四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強化“走出去”綜合服務功能。深入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推動香港、澳門國際聯系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更加充分結合起來,支持港澳現代服務業在南沙加快集聚發展,共同深化對外經貿合作,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國際投融資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
第二,強化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攜手港澳共同提升大灣區國際航運樞紐功能,圍繞航運物流、航運金融、海事服務、郵輪游艇等重點領域深化合作,推動航運服務資源的跨境跨區域整合,加快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廣州航運交易所拓展航運交易等服務功能,攜手港澳共建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加快發展船舶管理、檢驗檢測、海事糾紛解決等等海事服務,打造國際海事服務產業集聚區。
第三,強化國際經濟合作引擎功能。支持南沙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主動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國際高水平自貿協定規則,開展更多的壓力測試,率先積累經驗.主動加強與發達經濟體在數字經濟、科技金融、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對接合作,支持企業參與行業性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助力國家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第四,強化國際交往新平臺功能。攜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全球主要自由貿易區、國際港口、商協會和國際性組織的務實交流合作,辦好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大灣區科學論壇等國際性主題活動,打造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的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鼓勵引導港澳主要商協會在南沙設立代表處,積極引進港澳專業人士、國際化人才參與南沙建設和管理,加快提升南沙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化水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