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的優秀企業成果和案例進行系列報道,為廣大行業企業做好工業碳達峰工作提供借鑒。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是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全球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是集國內外油氣勘探開發和新能源、煉化銷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務、資本和金融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在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中居主導地位,在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油氣投資業務。中國石油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戰略,努力構建石油石化行業的綠色產業鏈。
一、戰略規劃引領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石油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制定《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3.0》,進一步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打造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全面融合發展的“低碳能源生態圈”。部署實施節能降碳、甲烷減排、生態建設、綠色文化、天然氣+清潔能源發展、氫能+零碳燃料升級、綜合能源供給體系重構、深度電氣化改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鏈建設、零碳生產運營“十大工程”,推動公司向“油氣熱電氫”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
二、大力加強先進技術研究和應用推廣
(一)低碳與清潔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緊盯公司節能降耗、固廢管控、排放達標升級、碳排放管控等重大需求,基于過程清潔生產控制、末端優先資源化、系統優化促進達標升級新思路,打造了廢物資源化技術、地面工程能量系統優化、污染物綜合控制技術及碳排放核算和管理體系等四大技術體系,其中,29項新產品、1項新工藝、9項新技術通過三新項目鑒定。已鑒定的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和國際領先水平。專項經濟效益6.03億,推廣后可形成28萬噸標煤節能能力,減排二氧化碳49萬噸,COD201噸/年,氨氮86噸/年等。
甲烷控排領域,在油氣開采領域推動甲烷控排技術研究、示范和推廣。開發了油田伴生氣高效密閉回收成套技術,套管氣回收率由50%提高到85%;開展了頁巖氣、煤層氣開發采出水逸散甲烷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發;集成開發了組件級與車載甲烷排放檢測成套技術,在長慶油田、大慶油田等近1200個油氣生產井進行了現場應用。強化甲烷減排,在大港、福山等油田試點應用全流程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加強主力油氣田的甲烷回收,在塔里木油田已累計建成放空天然氣回收站點48個,回收能力420萬立方米/天,長慶油田伴生氣年回收能力達10億立方米。
俯瞰長慶姬塬首站伴生氣處理站
節能領域,2021年,下達節能節水專項資金4.5億元,含油氣生產業務2.35億元、煉油與化工業務2.15億元。其中,新增項目23項,下達節能專項資金2.2億元,預計節能量8萬噸標煤,預計節水量40萬立方米,預計效益0.96億元。油田主要方向是系統提效、天然氣回收與余能利用、稠油油田節能提效、低效高耗設備淘汰等。煉化主要方向是系統優化、耗能設備節能改造以及裝置工藝改造等。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廠等單位注水泵帶載啟動穩壓注水裝置改造項目投資1560萬元,實現節電1214萬千瓦時,年節能量4100噸標準煤,經濟效益668萬元;錦西石化分公司全廠低溫熱利用工程投資10480萬元,實現年節能量54000噸標準煤,經濟效益6000萬元。
冀東油田地熱開發利用智能管控中心
(二)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開發環境檢測與保護關鍵技術
“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開發環境檢測與保護關鍵技術”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勘探開發”相關項目重要研發成果之一,屬于油氣田勘探開發環境保護技術領域。該成果由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牽頭,與27家單位組成“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團隊,歷經5年攻關形成。
項目形成了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開發環境影響評估及綜合效益評價技術體系、環境風險監控技術體系及平臺、污染物防治系列工藝技術及裝備等三大系列重大成果,基本建成我國非常規油氣開發環境保護技術體系。成果從政策監管、風險防控、污染減排三個方面,引領我國非常規油氣行業清潔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成果在中石油、中石化所屬油氣田現場廣泛應用,研究期間共減排水基固體廢物13.91萬立方米、含油鉆屑19.36萬噸,處理/回用鉆井泥漿9.57萬立方米,回收油基鉆井液8730噸、原油7102噸、天然氣33.12萬方米,節約清水資源18.4萬立方米。項目期間形成經濟效益4.55億元,預計推廣后將達到7.45億元/年,社會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顯著,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三)積極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負碳技術規模應用
中國石油已完成CCUS-EOR(二氧化碳驅油)項目全產業鏈商業示范,開展18個項目,總體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松遼盆地200萬噸二氧化碳注入規模進入工程實施階段,長慶油田姬塬油田、南方石油勘探CCUS先導試驗區建設投運,吉林油田CCUS示范工程穩定運行13年,累計二氧化碳埋存量209萬噸。積極布局碳匯林建設,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已達510畝,新疆油田營造碳匯林500畝。
吉林油田CCUS工程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減排增效
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全景
三、堅持綠色低碳生產,提升節能減碳效益
調整優化用能結構。鉆探企業以降低柴油消耗為核心,積極實施鉆機“電代油、氣代油”項目。2021年,西部鉆探公司先后在新疆、塔里木、吐哈等油田推廣應用油改電鉆機鉆井350口,累計完成鉆井進尺112萬米,外購電力4億千瓦時,替代柴油9.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萬噸。
西部鉆探所有鉆機全部實現“油改氣”或“氣代油”
研發推廣無污染施工措施。南方勘探公司針對鉆井過程中泥漿池環境風險問題,創新研發了鉆井泥漿隨鉆不落地處理技術,實現了鉆井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隨鉆不落地技術的應用,從根本上取消了鉆井泥漿坑,水基鉆井泥漿經隨鉆處理后,液相可以回用、固相用于制磚,單井減少井場用地面積20%,減少鉆井用水35%。同時,通過對水基鉆井巖屑危險特性的研究,推動了水基鉆井巖屑從危險廢物名錄中去除。該技術在中國石油全面推廣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被評為中國石油和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四、深化國際綠色低碳合作交流,參與構建全球能源新體系
(一)持續提升項目綠色化、低碳化建設和運營水平
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國石油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致力于做“一帶一路”綠色能源的推動者和綠色合作的播種者。2016年12月,中國石油作為首批企業會員,正式加入《履行企業環境責任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倡議。在“一帶一路”工程建設和技術服務合作方面,涌現出伊拉克哈法亞油田三期工程、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煉廠現代化改造工程、乍得2.2期油田產能建設工程等一大批典型項目,這些項目對接國際標準、多方合作共建、屬地化程度高,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注重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清潔能源在當地有效利用。
在南美洲厄瓜多爾,安第斯項目伴生氣之前除用于油氣處理系統加熱外,只能點火炬或直接放空,造成資源浪費。安第斯項目重視環保及能源的有效利用,相繼在MPF、OldMariann、CDP中心處理中成功建成伴生氣回收凈化裝置和燃氣發電站,完成總裝機容量53兆瓦,實現伴生氣綜合利用率98%,最大限度減少了伴生氣的火炬燃燒排放,保護了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
在中亞哈薩克斯坦,堅持用先進的環保技術開發石油,采用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技術,使天然氣綜合利用率從23%提高到99.7%,實現環保效益雙豐收。
在中東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作業區,采用叢式井油田開發技術,最大限度減少鉆井對保護區濕地的占用,被伊朗政府授予環保獎。在伊拉克,從零開始更新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基礎設施,不忘堅持生態保護與生產“同軌同步”。米桑外輸原油管道穿越著名的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阿拉伯河,沿線水網密布,項目公司想方設法既保證管道建設,同時又盡可能地保護生態環境。油田生產的伴生天然氣可以為當地電廠提供燃料,對減少環境污染和能源浪費起到了積極作用。該戰略工程被伊拉克政府譽為“伊拉克管道建設史上深化友誼、合作多贏的典范工程”。
在非洲,累計在撒哈拉沙漠植樹上萬棵,存活率達到80%,原先沙漠營地的一片焦黃,變成了現今的滿目綠茵,在沙漠腹地營造出“綠色奇跡”,受到尼日爾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贊揚。中國石油注重生態恢復,累計投資十幾億美元用于油田污水處理,在非洲乍得上游項目將處理合格的采油產出水用作灌木叢林生態水,在油田廢物處理中心種植園栽樹,不斷擴大土地綠化面積,作業區鑲嵌在一片綠色之中。
在亞太地區,建設中緬油氣管道時運用先進技術避免對管道沿線森林植被的影響。在海溝穿越施工時,通過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護海洋生態和兩岸的紅樹林。
(二)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項目合作,打造海外新能源名片
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多元化經營主要配合油氣主業及當地環保和碳減排要求和政策開展。例如在尼日爾推進太陽能電站等試點項目,在尼日爾-貝寧原油管道沿線泵站開展“光伏+儲能+備用柴油發電機”試點。通過試點開展尼日爾太陽能電站的應用探索,采集油田區域實際太陽光照強度參數,核實當地太陽能實際發電效率,優化光伏及發電機的實際功率配比,驗證油田負荷波動對于太陽能電站穩定性的影響,優化太陽能能源管理系統的參數配置。藉此,實現“一帶一路”海外油氣田項目低碳目標,打造中石油海外新能源名片,推廣綠色能源,助力降本增效。未來,中國石油將在更大范圍內開展新能源業務。在現有油氣合作國家,參與氫能或氨、CCUS、太陽能和風能項目等合作,對資源國進行新能源相關領域的培訓等,為綠色“一帶一路”做出積極貢獻。
(三)積極參與國際氣候治理,加強綠色能源科技合作
中國石油積極參與國際氣候治理,不斷擴展能源合作“朋友圈”,走出了一條優勢互補、務實合作的開放之路。作為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在中國的唯一成員,中國石油深度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與OGCI成員公司董事長/CEO聯合簽署發布新的近零排放戰略,展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決心;牽頭制定發布《OGCI中國CCUS商業化白皮書》英文版,發起成立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
2021年12月28日,為統籌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能源新材料科技進展,中國石油迪拜研究院、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中國石油迪拜研究院將立足中東、輻射非洲、兼顧其他地區,以全球理念、國際標準、市場原則、高端定位,為海外上游業務提供最佳解決方案,成為“一帶一路”綠色能源科技合作的橋頭堡。
未來,中國石油將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環保優先”的理念,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和綠色轉型“三步走”戰略部署,持續大力開展構建綠色能源產業鏈合作,以高質量合作助力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可持續的“綠色”命運共同體。
聯系人:許婉然、張國芳
電 話:010-62385286、18531029698、18813185660
郵 箱:18531029698@163.com
專精特新·推介報道
為進一步踐行“一起益企”公益活動精神,凡參加“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系列講座”、參加梯度培育品牌扶持計劃活動的優質企業,將自動獲得由中國工業報·中國工經新聞提供的公益推介報道資格。本活動為公益性質,杜絕有償新聞。
企業有具體需求可掃碼加微信號咨詢:
此外,凡專精特新企業有新聞發布、新產品新技術等重大發布和品牌推廣需求的,也可聯系我們提供幫助,我們承諾可為廣大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符合新聞規范的媒體報道、物美價廉的企業推廣和品牌建設服務。
啟事
“一起益企”企業梯級培育品牌扶持計劃
工業和信息化部把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程作為《“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九大重點工程之首來部署,明確“百十萬千”培育目標——“十四五”時期將培育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千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政策精神,繼續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幫助企業做好品牌建設,中國工業報社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經新聞于今年2月發起“專精特新”系列報道征稿活動。現將征稿活動升級為“一起益企”企業梯級培育品牌扶持計劃!
服務對象:“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
計劃覆蓋:新聞報道、品牌建設、市場推廣、電商服務、人才招聘、法務權益、投訴求助、咨詢服務與公共關系對接等
聯系方式: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微信(僅限工作時間)
原征稿啟事事項繼續有效,歡迎有新聞推介需求的“專精特新”企業繼續投稿,稿件形式可以是圖文稿件和視頻稿件;也可以提供案例材料和線索,由報社派記者實地調研采訪。
投稿請留聯系人姓名和電話。
投稿郵箱:zggyxww@163.com
——【其他精彩內容】——
“專精特新”系列
|冬奧氫能系統服務商天海工業火速入選“小巨人”企業,大股東京城股份連日漲停
政策宣貫系列
|本月啟動第四批國家級“小巨人”培育認定 圍繞產業鏈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