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兩化融合,有利于我們抓住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展的制高點。”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日前召開的“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年中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根據工信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到2018年,我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將達到82,較2011年提高39%。
作為《行動計劃》的典型示范區域,北京市因地制宜,找準切入點,集中有限資源和力量實現現代制造、金融、物流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企業通過兩化融合實現了快速增長。
因地制宜找準切入點
“信息技術是當今時代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發展模式的深層變革。”苗圩日前表示,“推進兩化融合,有利于我們抓住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發展的制高點。”
然而兩化融合覆蓋面廣、涉及領域多,盲目推進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北京市在具體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結合自身服務業占據主導地位的特點以及“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將兩化融合定位為推進首都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立足當前信息化發展階段和行業特點,率先圍繞現代制造、金融、物流、商貿、文化創意、商務服務、旅游等主導產業和優勢領域展開。
為統籌兩化融合工作,北京市經信委編制了《關于推進兩化融合促進首都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北京兩化融合“338”戰略,即以兩化融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突破口,促進信息化與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創新、轉型發展、資源配置三大能力,實現“北京創造”、增強“北京活力”、強化“北京影響”;開展八大重點工程,探索信息化與經濟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全面促進首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根據《意見》,到2015年,信息化將成為推動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經濟形態將實現兩個轉變:一是進入“網絡形態”,所有企業實現順暢應用互聯網,信息化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撐。二是進入“智能形態”,重點企業實現信息共享、高端發展,重點行業進入智能發展的軌道。
電子商務異軍突起
兩化融合作為一項創新性工作,研究基礎和實踐經驗都較為缺乏。北京市經信委認為,推進兩化融合工作首先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為科學制定兩化融合推進方針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根據北京市日前進行的兩化融合現狀調查,2012年,北京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500億元,同比增長15%。電子商務已逐漸成為各大企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同時也是北京市推進信息化和經濟融合的重要突破口。
圍繞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北京市開展了四項工作:一是結合第三產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優勢,進一步明確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思路,編制了《加快北京市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北京市電子商務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北京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目標和總體思路。二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創建了北京市第一批“電子商務示范區”和“電子商務產業園”,出臺了一系列產業園促進政策,電子商務服務業和電子商務創新孵化體系布局初步形成。三是大力支持用友、中搜、慧聰、金銀島等一批電子商務服務公共平臺建設和新發地蔬菜電子商務市場、馬連道網上茶城、北京大宗產品交易所等一批新型電子商務市場的建設。四是積極配合國際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電子商務誠信平臺和金融機構電子商務中心的落地工作,強化北京網絡經濟的影響力。
根據《北京市電子商務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北京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翻著跟頭上漲到超過1萬億元,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額超過5000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500億元,將成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為進一步優化兩化融合的服務環境,北京市政府還支持神州數碼、慧聰、中企動力及中搜的云服務平臺,開展不同領域的垂直深入數據挖掘、應用服務,為大型集團用戶構建開放型云平臺。同時支持企業構建基于百度鳳鳴計劃、用友U8等云計算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制造企業有效地管理供應鏈的營銷過程,重點推動北京市龍頭制造業企業使用企業移動供應鏈管理平臺。此外,還整合北京移動零售通、配貨通服務及用友移動電子商務、恩威協同在線商務等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基礎服務。
典型企業效益顯著
試點示范、積極引導是推動區域兩化融合整體提升的有效手段。北京市通過支持建設試點示范項目和重點工程,樹立行業典型標桿企業等手段,引導和帶動全市兩化融合工作。
利用市工業發展資金、基礎設施提升計劃、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等專項資金,北京市支持京誠鳳凰工業爐、李寧、御香苑、資源亞太等一大批企業利用兩化融合實現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實現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二商集團等控股集團強化“總部運營”能力、促進總部集團型企業跨越發展;支持智能電網、能耗監測平臺、冷鏈物流、食品安全追溯、全供應鏈管理等一批企業物聯網重點項目和一批基于云計算的企業運營管控信息化服務支撐平臺、服裝行業供應鏈SaaS平臺、云安全存儲的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滲透和支撐作用,有力地引導了企業兩化融合的進程,促進了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應用ERP系統(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的比例已達到38.3%,重點企業普及率近100%,與上下游企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比例達到10.7%,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6%。
通過兩化融合,一批企業實現快速增長。北京第一機床廠在“聚焦中高端數控機床”戰略的引導下,憑借信息化技術,庫存年存貨周轉率從9.5個月減少到3個月;北京和利時實現管理控制一體化,信息化打造工業自動化控制“領軍企業”,合同額從1993年的297萬元發展到2009年的45億元,實現了規模效益;北京地鐵車輛裝備有限公司打造數字化研發制造基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變型產品設計周期縮短20%,新產品開發周期縮短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以上,零部件庫存減少15%,產品生產成本降低5%以上。
中煤北京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信息化促產品創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穩定在40%以上。新產品貢獻率連續三年大于60%。
記者點評
產業結構調整大“功臣”
去年,在國際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北京仍保持了7.7%的GDP增長。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達到11.3%,比工業整體增速高出4.3個百分點;服務業中的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投資增速均保持在40%以上。不難看出,產業結構日趨優化已經成為北京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而兩化融合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大“功臣”,緊緊圍繞北京“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經濟發展目標,率先在現代制造、金融、物流、商貿、文化創意、商務服務、旅游等主導產業和優勢領域展開。在北京已進入全面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階段,正是這種“本土化”的兩化融合推動著北京向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國際化大踏步前進。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