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張永杰
據科技部生物中心消息,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是導致心肌損傷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但抗精神病藥物的心臟毒性的潛在機制仍不清楚。近日,來自復旦大學的科研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發表題為“CB1R-stabilized NLRP3 inflammasome drives antipsychotics cardiotoxicity”的文章,揭示了抗精神病藥物心臟毒性的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RNA測序發現,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蛋白3(NLRP3)炎性小體介導的細胞焦亡,是多種抗精神病藥物心臟毒性的主要原因。基于細胞焦亡的小分子化合物篩選,確定了大麻素受體1(CB1R)是NLRP3炎癥小體的上游調節因子。抗精神病藥物可與CB1R競爭性結合使CB1R易位至細胞質,并與NLRP3炎性小體相互作用。CB1R基因敲除可顯著減輕抗精神病藥物誘導的心肌細胞焦亡和心臟毒性。通過病例相應檢測發現,CB1R和NLRP3炎性小體的表達水平與抗精神病藥物誘導的心臟毒性呈正相關。
上述研究表明,CB1R是NLRP3炎性小體介導的細胞焦亡的重要調控因子,而針對CB1R/NLRP3信號的小分子抑制劑可能是抗精神病藥物心臟毒性的有效治療方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