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已達37.2%,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主要目標提前實現。伴隨大眾參與運動健身的熱情不斷高漲,運動健康產業在過去一年的融資規模也達到了約 60 億,超越此前3年的總和,高瓴、華為、騰訊、小米等巨頭更是頻繁入局,也誕生了以FITURE為代表的一些新興企業。
巨頭云集的背后,大眾需求在持續增長
盡管目前離FITURE推出國內首款智能健身鏡產品才不到兩年,各界對其發展前景仍抱有不同觀點,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一市場已經實現了非??焖俚陌l展。在上半年剛剛結束的618大促期間,“智能健身鏡”不僅搜索量上漲225%,產品銷量也實現了300%的同比大幅提升。
不久前,知名調研機構IDC分析表示,中國智能健身市場會在未來5年保持在40%以上的復合增長,智能健身鏡年出貨量最快將在2025年達到數百萬臺的水平,賽道規模也將有望達到千億以上。這樣的趨勢,實際上已經在市場中有所體現,據相關人士透露,頭部品牌FITURE的用戶在5萬左右,智能健身鏡市場的累計出貨量已接近8萬,并將很快邁過“10萬臺關卡”初步奠定這一新興品類的市場基礎。
在此趨勢之下,包括高瓴、華為、騰訊、小米、百度等巨頭的積極加碼也就絲毫不意外了,不僅通過投資進行布局,百度更是通過旗下小度科技直接參與到了市場競爭之中。截至2022年7月份,國內智能健身市場已經云集了FITURE、咕咚FITMORE、億健等數十個不同品牌,產品價位覆蓋從2000元到上萬元的各個擋位,“百鏡大戰”已名副其實。
一超多強將會成為市場長期格局
目前,盡管FITURE依然保持著產品銷量及用戶規模的領先優勢,愈發白熱化的競爭正在給這家獨角獸帶來更多壓力。對此,部分媒體人士認為,科技巨頭公司將會憑借體量和資源上的優勢實現趕超并占據最大的市場紅利。同時,亦有一些從業人士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健身是一種內容體驗服務,如果相關企業沒有積淀,或是盲目堆疊功能,很容易在這個細分領域發生“水土不服”,哪怕巨頭也可能步入“產品死亡螺旋”,甚至遭遇“滑鐵盧”
所以,FITURE從創立開始就在硬件產品、課程內容、運動社區幾大板塊進行了持續的投入。FITURE不僅已擁有覆蓋2000至7000元的多款智能健身鏡產品,匹配不同受眾的消費偏好;在課程內容方面,FITURE還將科學運動理念充分融于課程之中,針對鏡?豎屏打造專門的交互式健?內容,并圍繞家庭場景來優化動作設計,現已完成覆蓋16大類100多個運動專題的超過3000節課程的制作,能滿?不同?標和興趣人群的運動需求,亦是國內?前最?的在線?制健?課程內容庫。
同時,FITURE還為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數萬用戶打造了一個氛圍友好的運動社區“FITUREHood 沸活圈”,以“線上+線下”?體化運營來打造社區體驗。截至今年上半年,FITURE用戶的訓練總時長已達到2021年的200%+,活躍用戶保持月均14次以上的訓練完課頻率,用戶訓練的次均實際費用在幾十塊左右。不難看出,FITURE在產品體驗、用戶規模上均擁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智能健身市場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
對于智能健身市場接下來的競爭格局,我們目前可初步預見,伴隨加入賽道角逐的廠商不斷增加,不僅競爭激烈程度會持續提升,消費者也能夠因此得到空前多樣的產品和服務選擇。至于究竟是目前的領跑者FITURE,亦或是其他的品牌最終成為這一賽道的王者,市場會“用腳投票”替我們揭曉懸念。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