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疫情防控正處于“清零攻堅行動”關鍵階段。既要控制疫情,又要穩定經濟,在全面加強社會面管控的形勢下,當地企業生產建設如何保障?連日來,記者先后走進國家級北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等工業園區,對部分重點企業進行實地探訪。
自7月12日北海發生疫情以來,該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采取多項措施確保重點企業連續生產,穩住經濟基本盤。圖為位于鐵山港工業區的廣西太陽紙業,工人將一卷卷剛出爐的紙產品裝車。 藍永前 攝
企業廠區—— “落實防疫措施,保障生產經營”
廠區里貨車來來往往,與城區因疫情管控需要而減少外出流動形成鮮明對比。這是記者走進廣西太陽紙業廠區最大的感受。
“生產基本與往日無差別。”隨同人員介紹。在運輸平臺,只見兩輛相距30多米的大型貨車正在裝載作業,半自動化搬運車“叼”著紙產品加工原材料從倉儲出來,卸在貨車旁,緊接著裝載機再將其吊到車廂,全程無人員交集。
“落實防疫措施,保障生產經營。”廣西太陽紙業總經理馬林介紹,為防止人員流動產生疫情傳播風險,公司實行封控管理,員工全部入住公司宿舍,吃住在廠,取消堂食,減少人員聚集。目前,在崗職工2900多人,每天兩輪常態測溫,已全員開展9次核酸檢測。
記者了解到,高端紙業是北海市近年來傾力打造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而廣西太陽紙業正是該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生產經營穩健運行,實現產值59.6億元。
產業園區—— “一家企業就是一個閉環區”
“日產KN95口罩5萬只、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50萬只、次氯酸消毒液10噸。”7月20日,記者來到位于國家級北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廣西惠科電子(北海)科技產業園,惠科云桂區域管理處副經理盧慧娟介紹,7月份產業園預計完成產值20億元,目前整機項目、醫健項目保持持續生產,實現百分之百產能。特別是醫健項目,更是加班加點生產口罩、消毒液、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全力保障北海防疫物資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7月12日北海發生疫情后,廣西惠科電子(北海)科技產業園立即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對園區實行閉環管理。“共有3700多人在產業園閉環管理。”盧慧娟告訴記者,產業園共分為三個園區,每個園區相對獨立,員工的生產、生活都不交叉,實行錯峰就餐,減少人員流動。而在建設的項目,有400多名施工人員,單獨住一棟宿舍樓,指定餐廳提供餐食打包服務。
“一家企業就是一個閉環區。”北海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劉忠廣介紹,目前開發區正常生產的企業還有273家,近1.5萬名員工在園區里閉環工作。
為防疫情進入企業,北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要求各企業,對進入企業的生產物資實行點對點管控。記者在一家企業門口看到,運輸生產物資車輛到入口時,工作人員站在車子數米外,檢查司機的健康碼、核酸報告,并用棍子將登記表遞給司機。登記完畢后,司機關上車窗,工作人員對車子進行消殺,并在車門車窗貼上封條。隨后,車子駛到指定地方卸貨,檢查員全程緊盯。貨車駛離時,工作人員檢查封條是否完好,確保司機不接觸企業任何人。
管理部門——“成立專班,全力保障穩運行”
7月18日,位于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的廣西新福興硅科技產業園第二條光伏玻璃生產線舉行點火儀式,項目投產正常運營后年利稅將超過1億元。“我們在做好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時,開足馬力、加快生產線建設。”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鐵山東港產業園內第一個動工和投產的百億元重大項目,公司光伏玻璃產能位列全國前五,可滿足20GW的光伏組件配套。
疫情之下,項目能夠穩步建設、企業得以正常生產,得益于北海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多項措施。北海市工信局局長梁振威介紹,疫情發生后,該市成立市、縣區(園區)工作專班,制訂工業企業疫情防控閉環管理措施,從廠區閉環管理、防疫消殺、員工管理、物流運輸等方面出臺20條措施,全力保障重點企業穩生產。
針對疫情期間物流運輸問題,北海市一方面嚴格落實國家、自治區保通保暢政策,對重點物資運輸車輛統一實行通行證管理,將全市重點工業企業納入“白名單”,發放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對重點物資運輸司乘人員不賦予紅黃碼。目前,已為重點保供企業發放車輛通行證3900張,發放保供人員通行證4036張。此外,強化水電等要素保障,對重點工業企業實行動態跟蹤服務,采取“一天三詢”機制,確保高效解決。
“全力以赴幫助工業企業渡難關、保生產,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暢通運行提供保障。”北海市副市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副指揮長孫環志表示,目前北海市絕大部分重點企業保持連續生產,較好地穩住工業經濟大盤。(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藍永前 覃鴻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