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余娜
近日,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最新認證報告顯示,隆基綠能采用自主研發的摻鎵p型硅片制備的硅異質結電池(p-HJT)獲得效率新突破:在摻鎵p型全尺寸(M6,274.3cm2)單晶硅片上,隆基將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推高至26.12%。
此次隆基綠能電池效率破紀錄較今年3月公布的25.47%大幅提升了0.65%,硅異質結電池效率極限再度被刷新。這也是迄今為止p型硅電池效率的最高紀錄,進一步驗證了低成本硅異質結量產技術的可行性。
中國工業報從隆基綠能官方獲悉,本次測試,研發團隊針對p-HJT硅片對電阻率、壽命等性能指標的需求,升級了拉晶工藝;同時,通過不斷突破界面鈍化工藝及窗口層微晶工藝,使得本次電池測試無論在短路電流(Isc)、開路電壓(Voc)還是填充因子(FF)均得到了大幅提升,較上次相比分別提升1.06%、0.3%和1.1%。值得一提的是,該電池研發工藝與n型電池接近,充分證明了該技術的多功能性和穩健性。
數據顯示,目前隆基綠能已在新型太陽能高效電池技術方面實現全面領先。僅在2021年,該企業先后七次打破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電池轉換效率分別被推高至25.21%、25.19%、26.30%。
值得一提的是,除深耕太陽能高效電池技術,隆基綠能還寄望將新技術產品“上天” 接受嚴苛太空環境考驗。9月15日,隆基綠能未來能源太空實驗室在西安九號宇宙互動式深空科普研學基地宣告成立。
據悉,隆基綠能未來能源太空實驗室旨在推動航天技術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著力在高效領先的技術產品、安全可靠的太空驗證、精益求精的航天品質、未來發展的能源趨勢等四個方面重點突破, 包括但不限于在新能源產業趨勢、太陽能與航天結合、太空環境驗證、能源監測衛星和太陽能空間傳輸等方面展開研究與對外合作。通過實驗室的相關工作,將未來能源的先進技術進行太空驗證,用太空驗證促進未來能源相關技術發展,最終將航天成果通過太陽能技術研發、應用等惠及人民生活。
“科技進步是我國光伏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科技引領是隆基的基因。希望以我們的努力,用航天科技助力未來能源發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和推動全社會的碳中和行動愿景;讓科技真正致美生活,更好地造福人類。”隆基綠能黨委書記、副總裁李文學表示。
作為未來能源太空實驗室成立之后的首個重大項目,隆基綠能的新技術產品將申請進行太空搭載,接受嚴苛的太空環境考驗,探究新產品在太空環境的可靠性。結合太空搭載的實驗結果,通過地面模擬外太空的實際環境,監測該產品相關性能的變化,為推廣該產品的實際應用奠定理論和實驗基礎, 拓寬產品的應用領域。這將是隆基綠能首次將產品與航天領域結合,也是隆基綠能為提升產品性能、驗證產品可靠性的全新探索升級。
對于隆基綠能未來能源太空實驗室的成立,世界“太陽能之父”、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馬丁·格林表示,過去十幾年來,隆基綠能為光伏成本的大幅降低做出了巨大貢獻,助推光伏成為有史以來最便宜的電力能源。未來能源太空實驗室令人感到非常振奮,祝愿隆基和它的合作伙伴在新的征程中一帆風順。
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從航天領域的視角,也對未來能源太空實驗室的成立表示期待。他表示,“追根溯源,光伏最早的應用都是在航天領域,光伏與航天的發展密不可分,光伏一直都是太空電源的主要生產者。很高興看到隆基邁出了航天第一步,接下來的空間電站、航天商業化轉化等等領域,也期待隆基以及中國的光伏企業加快腳步,與中國航天一起攜手前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