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建材設計研究院展示的無人挖掘機。記者 范柏文
量子科學、空天信息、類腦技術……未來會有哪些顛覆式的“黑科技”?新技術如何賦能產業發展?在9月21日舉行的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未來產業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企業家們聚焦“智能·未來”這一主題,探討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最前沿的技術創新。
新技術變革層出不窮,如今司空見慣的科技,在幾十年前還屬于“未來產業”,那么幾十年后,哪些產業稱得上未來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有哪些趨勢呢?論壇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認為,未來產業發展有十大趨勢,并作了詳盡闡釋。
“技術創新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僅是個曲折而復雜的過程,還是個漫長的過程。”張立認為,新技術及其市場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技術創新的變化是“動態”的。“新技術的出現要花費很長時間來醞釀,也可能在不經意間就突然出現一種顛覆式技術”。
在張立看來,未來產業會是一種“開源”“去中心化”的創新技術。他以我們熟悉的手機操作系統“安卓”為例,依托開源技術,安卓市場份額已從28%上升到72%。此外,類似于殺毒軟件360、百度或高德導航等都是免費使用,因此去中心化的創新模式將加速科技成果的共享速度。
“先進制造業,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底座和基石。”張立預測,優質型中小企業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生力軍。“這些企業的特點是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創新能力強。”張立舉例說,比如荷蘭的阿斯麥爾公司就不是個特別大的企業,但是它能生產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的高端光刻機,這樣的企業會具有很大的價值。
那么,安徽如何搶抓機遇,發展好未來產業?張立建議,要構建“點、線、面、體”四位一體的戰略思想,發揮創新優勢,培育未來產業增長點。其中,“點”是高成長性龍頭企業;“線”是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聯動;“面”是建設以未來產業園區為核心的產業發展載體;“體”則是未來產業的創新生態體系。
合肥,有著原始創新優勢、產業先發優勢,是安徽自主創新的“龍頭”,也是我省未來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葛斌在論壇上介紹了合肥發展未來產業的規劃。他表示,合肥將以國家實驗室為核心,以世界量子中心為目標,勇當全國未來產業發展的探路先鋒。其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打造全國未來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和樣板區,實現未來產業產值3000億元,累計申請專利1000項,關鍵核心技術超100項,培育600家未來產業企業和10家“獨角獸”企業。2+2+X,是我“們要構建的產業體系。”葛斌說,其中,前一個“2”是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后一個“2”是未來能源、未來生命健康,這個“X”指的是超前布局未來科技。圍繞這些目標,合肥市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場景創新和人才培養。
論壇上,還有專家和企業家圍繞量子科學、類腦技術等新技術、新領域做了主旨報告,內容專業、“干貨”十足。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大副校長杜江峰就介紹了量子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的關系。“量子技術,不僅僅是用于通信領域,它的應用很廣泛,還能用于量子精密測量。”杜江峰舉例說,如量子鉆石傳感設備的用途廣泛,既能用于高精度的測試分析、芯片制造,又能精準監測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量,能提高電池使用效率。另外,在生命健康領域,量子鉆石傳感器還能助力實現免疫磁顯微技術,幫助癌癥患者更精密地磁成像、更精確地診斷病情。
杜江峰認為,量子科技的應用將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為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提供最新的科技解決方案。(中安在線)
榮事達集團展示的裝配式景觀家居場景解決方案。記者范柏文 攝
科大國創展示的智能線控平板車,可應用于各種商用無人車輛。記者 范柏文 攝
科大訊飛展示的聲學成像系統定義氣體泄漏巡檢新方式。記者 徐旻昊 攝
參觀者在碳中和體驗區體驗綠色出行。記者 徐旻昊
來源:中安在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