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作為關鍵性材料,廣泛應用于半導體、液晶面板、LED、光纖通信、光伏、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近年來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門相繼出臺多部新興產業相關政策,均明確提及并部署了氣體產業的發展,并且對于電子特種氣體確立了其新材料產業屬性,有力推動了氣體產業的發展。
作為一家主要產品為氫氣(工業/高純氫)與電子級硅烷氣并致力于服務新能源、新材料相關領域研發與生產的專業企業,河南硅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硅烷科技”或“公司”)做為2022年度首家采用詢價方式發行的北交所上市企業,其在產品供不應求,國產化趨勢保證黃金賽道的雙重保證下,2022年9月28日北交所成功上市也是意料之中。
產品供不應求
目前我國普通工業氣體需求仍主要來源于冶金和化工等傳統產業,這兩大行業需求占比超過一半。從增量市場來看,未來中國普通工業氣體市場來自于電子半導體、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的氣體需求也將顯著快于冶金、化工等傳統行業。普通工業氣體需求領域的日益擴大為氣體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其中,特種氣體對氣體提純技術、容器處理技術、氣體混配技術等的要求較高,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我國特種氣體進口比例較高。隨著國內企業在特種氣體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供給能力不斷提高,逐漸打破了國外廠商的壟斷,國產特氣的純度不斷提高,品種不斷豐富,降低了電子半導體、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的用氣成本,更好地滿足了這些新興產業的用氣需求。
而由于產品品種結構、下游用氣細分市場、供氣方式的差異,行業內企業的利潤水平存在一定差別,但整體毛利率具有相對較高的特點。氣體行業的整體利潤率與原材料價格、市場需求以及市場競爭情況息息相關。
而在成本方面,氣體行業的能源供應主要為電力,為避免電價波動對盈利的影響,業內通常與生產線所在地的電力供給企業簽訂長期合同,保持電力價格的穩定,從而有效控制生產成本。
在下游客戶方面,氣體在下游用戶原料成本中占比很低且需求具有剛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客戶對氣體價格敏感度較低,因此氣體產品擁有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使氣體企業能夠保持穩定的利潤空間。
因此,在上游成本可控,產品供給小,下游客戶對產品需求高,價格敏感低的情況下,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例如在氫氣行業的高純氫領域,由于外資氣體巨頭的市場擠壓,我國本土高純氫企業主要在零售氫氣供應市場競爭,客戶多為各類電子企業、有色金屬深加工企業等,是典型的“客戶數量多,個體用量少”的市場。隨著氫燃料電池的應用和加氫站的不斷加速發展,高純氫應用市場將會逐步放大。
國產化趨勢保證黃金賽道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兼并收購,全球工業氣體市場多頭壟斷的市場格局。2018年10月23日,德國林德集團官方宣布與美國普萊克斯集團完成對等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氣體業務供應商,根據中泰證券統計,合并后三大氣體巨頭林德集團、液化空氣、空氣化工占據全球工業氣體外包市場76.71%的份額,市場高度集中。
在國內市場,國際氣體公司穩居工業氣體市場第一梯隊,海外四大氣體巨頭占據了我國電子特氣市場88%的份額,國內氣體公司市場份額合計僅占12%,國內企業占比較低。國內電子氣體起步較晚,在技術上與國外有一定差距。盡管與國際氣體公司相比,國內氣體公司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仍有差距,但在技術不斷突破、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游市場發展迅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加上國內企業擁有的國際企業無法比擬的低成本、貼近客戶、反應靈活等優勢,國內氣體企業的競爭力將不斷增強,市場份額將逐漸提高。
國內特種氣體發展的初期由于技術、工藝、設備等多方面差距明顯,產品大多依賴進口。根據未來智庫數據顯示,從特種氣體進出口金額來看,我國進口金額遠遠大于出口金額,2017年,我國特種氣體進口金額為125.85億美元,出口金額僅為8.57億美元。隨著技術的逐步突破,國內氣體公司在電光源氣體、激光氣體、消毒氣等領域發展迅速,但與國外氣體公司相比,大部分國內氣體公司
的供應產品仍較為單一,用氣級別不高,尤其在半導體、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纖光纜等高端領域,相關特種氣體產品主要依賴進口。隨著國內這些下游新興產業的技術更迭和快速發展,而且特種氣體作為危險化學品,產品包裝、運輸有嚴格的規定,相較于國外企業,國內特種氣體企業物流成本更低,供貨更及時,同時國內產品價格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特種氣體國產化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特種氣體市場中,國內氣體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普遍規模較小,且一般為區域性企業,截止目前,國內在氣體行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企業有中船重工七一八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綠菱氣體、金宏氣體、南大光電和華特氣體等。盡管與國際氣體公司相比,國內氣體公司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仍有差距,但在技術不斷突破、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游市場發展迅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加上國內企業擁有的國際企業無法比擬的低成本、貼近客戶、反應靈活等優勢,國內氣體企業的競爭力將不斷增強,市場份額有望擴大。
推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