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的優秀企業成果和案例進行系列報道,為廣大行業企業做好工業碳達峰工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集團”或“集團”)是特大型國有航空運輸集團公司,也是交通運輸行業唯一入選國資委11家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公司,旗下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股份”)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公司,也是榮獲中華環境獎企業環保類優秀獎的首家航空公司。
中航集團高度重視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關于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聚焦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任務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研究把握航企綠色低碳發展動向,主動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持續完善組織管理,深挖節能降碳潛力,嚴格落實污染防治,積極開展環保公益,引領航企綠色低碳發展。
一、完善管理體系,提升管理能力
中航集團對節能環保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董事長和總裁為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中航集團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航集團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航集團“十四五”綠色發展規劃》等綱領性、根本性制度文件。管理范圍從節能減排延伸為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手段從能耗績效考核豐富為能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與督查管理,管理思路從原有的成本導向轉變為碳資產戰略及生態文明建設管理,環境事務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通過不斷加強統籌規劃、完善政策體系、創新工作機制、強化監督考核、實施三方認證,推動中航集團節能環保管理架構更加完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考核機制更加科學、數據統計更加智能、體系運行更加高效,實現了集團從能源節約管理,向生態環境保護管控的良好轉型,交出了一張優異的成績單。“十三五”期間連續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并取得證書,“十四五”時期將認證體系擴展至環境管理體系,2021年集團下屬企業——國航股份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全面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航空公司。
圖1:國航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國航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二、加強能源管理,實現低碳發展
作為航空運輸企業,低碳運行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航集團圍繞減少碳排放,盯緊關鍵環節,多措并舉,形成合力,力促低碳運行。
在機隊建設上,通過優化機隊結構,引進高燃效機型,構建機齡年輕、技術先進的綠色機隊;同時選用輕型座椅,加裝新一代翼尖小翼等措施,促進機隊燃油效率進一步提升。截至2021年末,中航集團擁有以波音、空中客車為主的各型客機746架,平均機齡8.23年,擁有波音貨機15架。
圖2:國航機隊
在飛機空中運行上,集團旗下國航股份堅持運行節油理念,通過有效減少返航備降,加強航班監控分析,合理控制飛機重量,開展飛機性能監控,實施航路優化、計算機計劃油量精細化管理,推進少紙化運行,提高預配業載精確度等措施,有效降低航班油耗,2016年-2021年累計節約燃油7.8萬噸、減少航空碳排放24.6萬噸。
在運行效率上,開展提升腹艙盈利能力專項工作,通過提升腹艙裝載能力,提高腹艙銷售能力,提高預配業載準確性,數據分析支持四個維度的多項具體措施,促進效率效益雙提升。2018年,腹艙項目被選為中國民航綠色發展實踐案例,為航空公司通過不斷優化管理,探索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在飛機地面運行上,深入推廣使用400赫茲靜變電源和地面空調設備。按照“應簽盡簽”和“應用盡用”原則,對輔助動力單元(Auxiliary Power Unit, APU)替代設施業務進行推廣、對提升重點機場APU替代設施使用率進行管控,進一步減少飛機過站期間燃油消耗和地面排放,2019年-2021年集團累計節約燃油28.1萬噸,減少航空碳排放88.4萬噸。
圖3:國航使用地面電源替代飛機APU
三、深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
中航集團堅持問題導向,防范環保風險,織牢生態環境防護網。通過完善風險清單、健全管理體系、開展專項行動、建立督查機制等措施,有效推進污染治理各項工作,集團總體節能環保管理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持續增強,集團各單位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自覺性進一步提升,在國資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調研和民航局打贏藍天保衛戰等數次督查檢查中得到認可與好評。
作為民航業內首批應用電動設備的民航運輸企業,中航集團結合行業特點制定車輛電動化行動方案,持續推進充電樁建設,加速新能源車輛投產,加強場內新能源車輛管理和柴油車輛尾氣治理管控。截至2021年末,集團新能源車保有量1315輛,自建充電樁299臺,完成尾氣改造車輛1925輛。
圖4:國航電動大型旅客擺渡車
集團持續關注辦公園區污染防治工作,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投入大量資金確保水氣聲渣污染物合規排放,包括在機務維修車間安裝大氣污染物處理設備,對鍋爐進行低氮改造,為食堂加裝油煙凈化裝置,建造污水處理設施等,確保滿足各類排放標準。
集團積極落實民航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制定集團塑料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堅持減量化、標準化、循環化,堅持創新驅動、協同共治,以“航班旅客服務、貨物和快遞運輸、辦公場所、酒店和公寓、加強替代產品采購管理、塑料垃圾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六大板塊為抓手,多措并舉,全面實施減塑降廢。
四、科學業務籌劃,主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
中航集團以實現國家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為牽引,以國家、行業發展規劃為依據,以集團戰略規劃為指引,結合公司實際,開展中航集團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專項研究,并納入“十四五”綠色發展專項規劃重點工作。經中航集團黨組研究通過,集團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圍繞航空運行節油、航空減碳、地面節能技改、碳資產儲備、綠色新技術、全員綠色行動六大支柱展開。
集團實施碳資產集中管理,統一碳交易管理運作,建立碳價格監測和預警機制,科學制定交易策略。加強碳排放系統建設,研發建設碳排放管理分析平臺,同時滿足多套碳排放管理體系要求,自動化碳排放數據統計分析與報告,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2021年,國航股份民航碳排放報告數據質量被民航局評為優秀。
在民航局統一領導下,中航集團代表行業為民航碳排放領域積極發聲。集團多次參與國家、地方和行業碳排放相關政策研究,為維護中國航空公司共同利益作出貢獻,為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提供行業建議和實踐經驗,共同推進可持續的行業減排措施。
五、積極投資環保公益事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作為中央企業,中航集團切實履行央企社會責任,通過節能環保宣傳、生態扶貧等多種方式,探索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結合行業傳播特點,持續舉辦“世界環境日”“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主題航班活動,積極倡導節能降耗,共同保護地球家園,向旅客傳遞可持續發展理念。
圖5:國航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保護”碳中和主題航班
2021年,推出國航“凈享飛行-低碳行”產品,旅客可以自愿選擇通過飛行里程或現金支付的方式,參與國內植樹造林等碳減排項目,自主實現“碳中和”飛行,降低航空出行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2022年,為助力長江生態大保護,設立“國航長江生態保護基金”,在四川貢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開展“國航守護長江生態行”巡護員能力提升培訓和社區科普宣傳公益活動,全面助力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開展。
圖6:國航APP凈享飛行—低碳行頁面
圖7:國航凈享飛行—生態行公益項目
積極探索將脫貧攻堅與生態環保相結合。2018年,出資1,207.06萬元向蘇尼特右旗援建光伏扶貧項目,幫助當地建立總裝機容量7.759兆瓦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實現并網發電,取得了較好的扶貧效益和生態效應。2019年,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林科院和蘇尼特右旗政府共同策劃實施“蘇尼特右旗生態修復和生態扶貧項目”,探索綠色扶貧模式,助力蘇尼特右旗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致富雙贏。
圖8:國航幫扶建設的蘇尼特右旗首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圖9:國航蘇尼特右旗生態修復和生態扶貧項目
中航集團將繼續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減碳治污為抓手,緊貼行業實際,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美麗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做出新貢獻。
聯系人:許婉然、蔣一丹
電 話:010-62385286、18531029698
郵 箱:18531029698@163.com 13222987087
(中國工經聯)
啟事
“一起益企”企業梯級培育品牌扶持計劃
工業和信息化部把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程作為《“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九大重點工程之首來部署,明確“百十萬千”培育目標——“十四五”時期將培育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千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政策精神,繼續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幫助企業做好品牌建設,中國工業報社·中國工經新聞于今年2月發起“專精特新”系列報道征稿活動。現將征稿活動升級為“一起益企”企業梯級培育品牌扶持計劃!
服務對象:“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
計劃覆蓋:新聞報道、品牌建設、市場推廣、直播發布、電商服務、人才招聘、法務權益、投訴求助、咨詢服務與公共關系對接等
聯系方式: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微信(唯一正規聯系方式)
原征稿啟事繼續有效,歡迎有新聞推介需求的“專精特新”企業繼續投稿,稿件形式可以是圖文稿件和視頻稿件;企業也可以提供案例材料和線索,由報社派記者實地調研采訪。
提醒:本專題報道為公益屬性,杜絕有償新聞。投稿請留聯系人姓名和電話。
投稿郵箱:zggyxww@163.com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