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艱巨使命,占據全國31%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工業園區是降碳中難啃的硬骨頭,低碳轉型迫在眉睫。同時,工業園區里的企業有著比此前更強烈的低碳發展意愿,越來越多的工業產品要求追蹤碳足跡,碳排放越高的產品競爭力將越低。近日,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正以“數字化”為支點,撬動著工業園區的全域變革,在“1+4”的頂層設計之下,以高效、低碳、安全、精益的零碳智慧工業園區解決方案構建起“從內到外”的能力體系,從多個維度賦能工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深入工業場景,驅動生產工藝綠色革新
在工業發展中,每一個工業門類都有差異化的特征,比如煤炭要經過勘探、生產、洗選等流程才能發熱發電,而鋼鐵則要經過煉鋼、煉鐵再到熱軋冷軋的過程才能成型。因此,工業園區的低碳改造注定是一個高度復雜化、多樣化的過程。
為了應對這一難題,新華三集團在全面升級的數字基礎設施基礎之上,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統打造出了“能&碳”數據資源中心,沉淀數據資產,并依托綠洲平臺向場景縱深升級,沉淀出了300余個API資產,40多個主題(專題)模型和150余種計算指標,形成行業套件讓工業園區的零碳改造有了堅實底座。
在此之上,新華三集團更借助自身多年服務工業數字化轉型積累的行業理解,針對8大重點高排、24個國家認定行業打造出了專屬園區的碳家底模型,為園區提供雙碳推演與分析,提供未來碳中和發展規劃更合適更便捷的路徑,助力園區實現能源結構更低碳、生產工藝更綠色、生態環境更和諧。
聚焦全周期,引領供應鏈優化升級
在全球經濟的發展中,“碳關稅”的出現和普及,正在從深層次上重構國際貿易競爭的規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的低碳化改造。而從工業的實際生產環節來看,一件產品不單單是生產階段的某一個環節,它還涉及到上游原材料的獲取、下游產品再組裝及使用等過程。
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工業企業更加需要從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維度上,去衡量和評估一件產品的碳排放情況,由此才能更好地滿足日益嚴苛的標準和要求。為此,新華三集團致力于為零碳智慧工業園區賦予全方位的碳數據監管能力,不僅能夠聚焦在某一個生產環節本身,實現特定生產環節的節能降耗,更能夠從上下游各環節入手,通過對標標準、對標行業、對標認證機構,構建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評價體系,形成綠色產品的認證能力,并幫助企業在供應鏈各個環節找到改進優化空間。
推動實踐落地,零碳工業園區落地開花
通過全方位、深層次的創新,新華三零碳智慧工業園區解決方案的價值已經在一系列的轉型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例如在紫光股份智能工廠,一排排光伏發揮“威力”,為園區源源不斷輸送清潔“綠電”;另一方面,通過碳家底的盤查,構建了工廠碳排放模型分析的數字化體系,已助力工廠年度碳排減少近千噸,同時該工廠也作為新華三集團和浙江大學的聯合實驗基地,多項產學研成果已在此進行實踐和落地。在陜煤集團下屬礦業工業園區,通過煤礦開采、加工清洗全流程的碳數據治理,摸清了園區的碳家底,給礦區后續雙碳治理提供了輔助決策依據。通過這些工作,園區綠能的覆蓋超過了30%,減少每年近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打造了綠色礦山的樣板。
在“數字中國”創新機遇和“雙碳”戰略時代使命交匯的“十字路口”,實現生態健康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并駕齊驅是每個工業園區的課題。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新華三集團將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持續賦能工業行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在“云智原生”戰略的深化之年,依托“數字大腦”全棧能力,推動零碳智慧工業園區的建設邁向新階段。(來源:咸寧新聞網)
推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