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省泰興高新區繼續致力打造“創新特區”,聚力科創“三基地五中心” “空間+服務”建設。提檔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等,新增科創、產業創業等苗圃,建成孵化基地6.5萬㎡,加速基地5.5萬㎡,中試基地17.5萬㎡,動態使用率達78%以上。創建國家級機電產品監督檢驗中心創建申報“出省進京”。共建標盟(泰州)智慧環保產業技術標準化創新基地,中關村(泰興)協同創新中心成功落戶。在全省高新區年度創新驅動發展綜合評價排名中,兩年前進9位。
筑強平臺支撐,全力提升“創新特區”承載力。做好“擴容提優”文章。圍繞“孵化-加速-中試-產業化”動態循環,一手抓孵化載體“擴增量優存量”,重點實施園區科技創新工程,做大載體基數,在專業孵化載體認定上實現突破;積極創辦各類眾創空間,引入社會力量、創投資本建設孵化器,探索持股孵化模式;重抓載體提升,圍繞人才科技廣場、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引入星火眾創等專業運營團隊,抓空間“填空”、平臺轉型和運營提升,打造升級版孵化器、加速器,既揚名氣、聚人氣,更升才氣、賺財氣。抓公共平臺“市場化服務化”,圍繞全市主導特色產業,重點推進國家級機電產品監督檢驗中心、長三角先進鋰電池創新研究院創建,提升中工、國泰環境、智慧城市等產業研究院服務能力,放大公共平臺對全市產業創新的支撐作用。同時,借力上海城市更新、產業轉移,牽手南虹橋投資集團,市場化運作上海(虹橋)離岸創新中心。做好“聚合放大”文章。依托中高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科技查新服務中心,更大力度推動“技術作為商品、研發成為產業”。攜手科技、金融等部門,借力全市產業母基金,激發綠色金融創新服務中心活力,更好地運作毅達、綠科、中關村創投等產業基金,區鎮街聯動,引入一批高科技和人才項目。
壯大創新主體,全力提升“創新特區”集聚力。培優“主力軍”。升級園區科技進步工程,多層次涵養創新型企業“雨林”。鍛造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科技型上市企業,助力科興電器公司技術升級上新品,增強行業話語權。加快晟楠電子公司輔導驗收北交所上市等。培優高新技術企業,推動企業對知識產權布局、新品開發等管理水平提升。擴容高成長型企業,全年將新增省“瞪羚”超2家、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同時,發力園區人才“1110”計劃,爭取引進一個領軍人才創業團隊、助力帶動一個新興產業。全年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不少于100名,青年人才不少于150名,新創辦企業超百家。
育強“先鋒隊”。大力引導企業永不停歇抓創新,不斷研發“明天的產品”。鼓勵園區企業開展各類創新活動,加大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組建專班,大膽走出去,“牽線搭橋”,尋求企業與雙一流高校更高層面合作,亞太泵閥、河海給排水等骨干企業聯合江蘇大學建立產業創新聯盟,高材智業研究院、中科院電工所科興研發中心等先行先試,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60%。
樹好“標桿旗”。積極布局中關村協同創新基地等,支持國家級人才領辦項目技術更大突破;助力產業領軍人才領銜攻堅“異質結+鈣鈦礦”國家級課題;支持先進技電、中科同幟等企業搶抓半導體智能制造高端市場;助力上海交大團隊高精度材料合成平臺項目進行產品適配,填補國內空白。
做優環境保障,全力提升“創新特區”吸引力。構建人才創新創業“首站式”和“旗艦型”發展生態系統。全面實施“微平臺、興企點”,深化“五項20條”科創服務內涵,優化“一站式”服務流程。堅定產城融合樣板區追求,提升鳳棲小鎮“產城文旅智”發展內涵,加快推進鳳棲奧萊、總部經濟中心建設,匯聚時尚餐飲、眾創直播等受青年歡迎的新興業態,攜手“象寓”爭創省級青才驛站,打造新晉網紅打卡點。積極承辦江蘇省級特色小鎮創新創業大賽等重大賽事。(呂友 闞婷 王國棟)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