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申報《2022中國特色產業集群典型案例賦能報告》典型案例征集的通知
各有關機構、工業園區、企業;會員單位、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支機構:
目前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時期,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時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特色產業提質升級、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的發力時期。特色產業集群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是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充分發揮地方的優勢資源,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以特色產業為支柱,集聚具有產業關聯的中小企業以及相關服務、管理和科研等支撐機構,利用好技術、市場、資本、人才、數據等關鍵要素,使產業和企業通過健全供應鏈產生促進效應,統籌推進,因地制宜,加快打造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區域優勢和持續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是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了貫徹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等文件精神,為地方高質量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撐,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中國工業報社聯合相關部門開展《2022中國特色產業集群典型案例賦能報告》典型案例征集的工作現已啟動。請各相關機構、工業園區、企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會員企業予以高度重視、積極申報。
一、征集領域
科技賦能:圍繞重點產業需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半導體、芯片、傳感器等),遴選在服務機制、運營模式、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創業企業等“產學研”融通領域的科學技術服務機構,及彌補國內空白、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重大突破的專精特新企業。
數字賦能:聚焦數字經濟重點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服務、應急管理、公共安全、智慧水利、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數字鄉村、智能工廠、數字金融、電子商務、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領域。
綠色賦能:主要包括新能源開發建設、儲能、節能降耗、重點行業碳排放、生態修復、污水處理、礦山治理、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應用(例如低碳、零碳、負碳和粗能新材料、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生產、儲存等)、資源循環利用(工業原材料、水資源、余熱余壓、固廢等資源的循環利用與回收處理,以及電池的梯度利用與回收改造)、雙碳達標服務體系建設(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等)。
金融賦能:金融科技賦能地方產業發展的服務案例,包括但不限于服務實體經濟的供應鏈金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等。
人才賦能:智庫服務、產才融合、海歸創業就業、以人才促進鄉村振興、人才服務等典型案例;以及人才強市、人才強縣、人才強企方面的突出案例。
鄉村振興:農業生產、農業加工、畜牧養殖、畜牧加工、水產養殖、水產加工、設施農業、林下經濟、肥料制造、農藥制造、寵物食品、農機制造、倉促物流、綠色建筑、綠色建材、鄉村文旅、健康養生等。
二、申報要求
(一)申報條件
1.申報主體須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科研院所。
2.申報案例已在企業實施一年以上,且運行狀況良好。
3.申報企業遵紀守法,近三年來財務狀況和運營情況良好;申報企業無環境、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違法記錄;申報案例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安全生產等有關政策和規定。
4.申報主體應保證申報信息客觀真實、描述詳實、表述準確,杜絕虛構和夸大。
5.申報主體為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無失信記錄;擁有明晰的自主知識產權,對行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帶動并加快促進區域產業發展。
(二)申報標準
1.先進性。符合現代管理科學原理,反應管理的客觀規律,達到國內、國外先進水平。引進和應用了國際國內先進的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管理模式,企業管理效率和水平居國內同行業前列。
2.示范性。管理創新解決了企業主要或普遍的管理問題,體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客觀需要,具有較強的成熟度和較高的應用價值,可在全國同行業、同領域、同類型企業進行推廣應用,具有示范帶頭作用。
3.效益性。通過管理創新經營持續向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提升,主要經濟指標(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持續改善且達到或超過全國同行業水平;或形成了有價值的固化成果(制度體系、管理模式)。
4.實踐性。通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流程模式、方式方法等一個或多個方面創新,提升了管理功能和管理效果。借鑒、推廣和應用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成果,有所改進、完善、提高,并取得顯著效果。
5.推廣性。符合國家政策法規、行業標準和規范,切實解決企業管理的重點、難點或關鍵問題,具有較強的成熟度和推廣潛力,在全國行業內具有導向性、可操作性和宣傳推廣價值,其理念和做法能夠給同行以啟示,學習借鑒和示范帶頭作用。
(三)申報材料
1.申請報告
申報表及案例報告:機構介紹,賦能服務的核心內容,包括實施背景、實施流程和主要做法;主要創新點,包括關鍵創新點的具體體現、特點和亮點;賦能成效,主要包括賦能帶來的營商環境、產業生態優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下一步計劃。
2.相關佐證材料
(1)主要包括經會計師事務所或審計機構審計的近兩年會計報表或者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推薦背書,實施賦能服務的工作總結或階段性小結、會議紀要等,其他能反映賦能過程及成效的佐證材料,申報材料真實性聲明。
(2)企業必須提交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產品質量檢測證書復印件;特殊行業產品應提交特殊行業許可證(如醫藥、醫療器械、計量器具、壓力容器、郵電通信等有特殊行業管理要求的新產品,必須提交相關主管機構出具的批準證明);產品有商標證書的,應提供商標證書復印件。
(3)有知識產權證書的,應提供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證書(如專利證書、著作權證書等)復印件;通過機構組織技術成果鑒定、論證或檢測的,應提供相關成果的復印件;獲得政府部門或機構獎勵的,應提供獎勵證書復印件;獲得政府部門立項支持的,應提供政府立項支持文件的復印件。
(四)申報方式
1.申報方式為自愿申報和限額推薦兩種方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國性行業協會、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會成員單位推薦案例不超過30項。
2.申報企業須填寫申報表(附件1),并按照撰寫說明(附件2)撰寫案例報告。請申報機構將申報材料紙質版(申報表和案例報告)及相關佐證材料一式一份報送(快遞)至指定地址,同時將電子材料(word版)發送至指定郵箱。申報企業應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3.案例征集時間為2022年9月28日至2022年11月28日。
三、評審、發布及宣傳交流
1.中國特色產業集群賦能行動計劃組委會將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調研。
2.評審結果將在網上公示。最終將發布30個左右最佳案例,及120個左右的典型案例,收編進《2022中國特色產業集群典型案例賦能報告》,并在“2022中國產業賦能大會暨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論壇”上頒發證書。
3.中國工業報社會在中國特色產業集群專欄及融媒體矩陣對典型案例作進一步的推廣展示。
4.案例發布后,擬舉辦“中國特色產業集群”調研活動,組織相應的考察、交流、座談、項目簽約等相關活動。
四、聯系方式
申報秘書處聯系方式
010-67410688,010-67676160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特色產業專業委員會
王譯若 18511700208
李宇 13910553105
谷艷嬌 15910494210
申報專用郵箱:cppc_tzw@163.com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
中國工業報社
2022年10月10日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