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江南岸,東風又拂花千樹;風起揚帆,奮進征程正當時。
十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區域發展協調聯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獲評“廣西科學發展進步城區”“廣西高質量發展進步城區”等榮譽。
十年來,南寧市江南區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發展成就令人矚目。2019年,江南區GDP(在地)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2021年達到560億元以上。2012年,GDP(在地) 257.24億元,2013年超300億元,2018年跨越450億元,“十三五”期間,GDP(在地)總量位居全市第三。2021年,南寧市江南區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增速5.1%平穩向好, GDP(在地)達到 569.53億元,是2012年2.21倍。
GDP實現從高速到中高速平穩換擋。十年來,南寧市江南區實現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平穩轉變。GDP(在地)從高速到中高速平穩換擋,增速從10%以上平穩過渡至10%以內。2012年-2015年GDP(在地)增速保持兩位數,2016年-2021年運行基本保持在5%左右。2012年-2021年的GDP(在地)年均增速達8.7%,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持續保持。
三次產業升級優化。十年來,南寧市江南區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培育現代產業發展新動能,激發經濟增長新活力,產業發展呈現新變化。三次產業持續增長,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4.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7.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37.25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2.13倍、1.3倍、4.1倍。年均增速分別為2.1%、10.1%、7.1%,三次產業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農業基礎更趨穩固,工業發展勁頭強勢,服務業撐起半壁江山。
2021年,南寧市江南區城區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6:34.8:59.2,與2012年的6.3:61.5:32.2相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下降,第三產業占比提高。自2015年第三產業比重超過60%以來,三次產業結構“三二一”特征較為穩定。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取得新進展,經濟發展動力孕育新成長。
(董元供圖)
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年來,南寧市江南區現代農業優化提升,202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2.36億元,是2012年的1.69倍,十年年均增速4.4%。2020年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901名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2年開展“鄉村產業提升年”活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董元供圖)
電子信息、鋁精深加工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十年來,南寧市江南區深入實施工業振興行動,產業轉型蓄能出新。2012年-2021年,江南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8.8%,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6.8%。“十三五”末,規上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達19.1%。電子信息、鋁精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占城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8%。2021年工業投資增長52.3%,工業投資增速位居全市第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除富士康外,其他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累計增長29.3%。
2022年,南寧市江南區強化經濟運行調度,落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上半年,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排全市第1位,高于全市13.5個百分點,是七個城區中唯一實現正增長;工業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富士康產值實現兩位數的增長;鋁加工增長50.16%,為南寧市穩住經濟大盤做出積極貢獻。
邕江南岸片區夜經濟綻放活力。十年來,南寧市江南區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支撐的新經濟成長壯大,夜經濟發展獨具魅力。成功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持續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邕江南岸片區列入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成廣西首個土地改革歷史博物館,成功舉辦6屆平話文化旅游節,打響“中國平話文化之鄉”品牌。2021年全年接待國內游客同比增長18.6%,旅游總消費增長21.3%。(南寧市江南區統計局 江曉軒 )
編輯:李芊諾
責編:馬永和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