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廣西欽州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劉孝堂的見證參與下,廣西自貿區欽州港片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南方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設立的北部灣(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在南寧九洲國際大廈揭牌。當日交易平臺啟動試運營并完成首單交易,標志著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以下簡稱欽州港片區)的本土化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業務實現了零的突破。
據悉,北部灣(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定位為: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圍繞進口錳礦、錳硅合金、電解金屬錳、二氧化錳、硫酸錳、錳酸鋰等全線產品啟動初期運營,促進實體產業降本增效,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聚發展,培育形成具有定價能力和服務黏性的“數字經濟”中心平臺,逐步向有色金屬、糧食、冷鏈、石化等欽州港片區其他優勢品種拓展,打造形成期貨現貨聯動、境內境外互通、線上線下結合、商品資金融通、具有較大區域影響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結算中心和以人民幣計價的定價中心。
作為欽州港片區創新示范工程的重點項目,北部灣(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從0到1”的跨越,充分彰顯了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制度優勢。
“從無到有”,問題導向補齊關鍵業態短板
欽州港位于北部灣沿海中心,區位優勢突出,2021年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額728.5億元,占口岸進口貨物的84.3%,占廣西全區進口大宗商品的61.5%,這其中,進口錳礦82.9億元,占全國進口額的26.2%,是大宗商品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的重要節點。但由于長期以來本土供應鏈服務鏈條缺失,大宗商品外貿流失嚴重,通道物流向通道經濟轉化問題亟待破解。欽州港片區緊緊圍繞“構建面向東盟的大宗商品交易渠道”方向,深入調研發掘、論證策劃、精心推動,優選了擁有產業基礎、具有份額優勢、具備跨境基因、尚處行業空白的進口錳礦及錳系產品,全力推進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創設攻關,歷經兩年的不懈努力,實現了本土化孕育和自主性經營,補齊了向海經濟“集聚交易、供需匹配、全鏈條增值”的產業短板。
創新賦能,高舉高打培育高能型新產業
世界錳在中國、中國錳看廣西。“無錳不成鋼”,錳硅合金、電解金屬錳是鋼鐵冶煉行業的剛需材料;錳在新能源領域中對鎳、鈷等材料的低成本替代優勢突出,二氧化錳、硫酸錳大量用于生產性能穩定的新能源電池和儲能產品。新形勢下,欽州港片區傳統優勢錳產業遭遇轉型升級陣痛,但同時,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方興未艾。創新引領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是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北部灣(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以錳為媒,與行業龍頭聯姻,從產業電商切入,創新驅動發展,聚焦促進傳統產業降本增效和數字化升級、聚焦推進資源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聚焦促進主導產業集聚發展,高標準謀劃建設方案、組建運營團隊、建設平臺系統、創新交易模式,致力于培育超千億元高能級新產業。
開放引領,穩步打造制度型開放新平臺
我國高品位錳礦均需進口,按金屬錳計算的對外依存度超過90%,而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電解金屬錳、二氧化錳、硫酸錳出口國,錳產業的國際化程度高。RCEP將重塑區域經濟產業鏈,以大宗商品交易為牽引,先期從錳產業切入跨境交易市場建設,打通跨境供應鏈,提升跨境價值鏈,促進跨境創新鏈,在服務欽州港片區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可促進國內錳產品市場融合聯動,促進國內優勢技術產能與國外礦山資源、中間產品市場的循環貿易,可推動貿易企業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可依托國內大循環提升我國在錳產品交易規則制定和價格形成中的話語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將循序漸進成長為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平臺。(欽州港片區制度創新局 吳華軍)
編輯:李芊諾
責編:馬永和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